铸造“学习的生命之舟”——试论学习科学与课程教学创新(代总序) 高文 1
本书摘要 1
第一章 导论 1
1.1 追问“学习共同体” 1
1.2 教学实践研究中的困惑 7
1.3 研究的方向、主题与结构 12
第二章 共同体的社会学意义 16
本章脉络 16
2.1 共同体与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 16
2.1.1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概念的分离 16
2.1.2 涂尔干:机械的社会关联与有机的社会关联 17
2.1.3 韦伯: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 18
2.2 共同体与社区:意义的融合与分化 20
2.2.1 从community到社区:地域的凸显与意义的缺失 20
2.2.2 现代共同体的“脱域”机制 22
2.3.1 现代组织的发展与共同体精神的消解 23
2.3 共同体与组织:走出工具理性主义的困境 23
2.3.2 共同体精神的复归与共同体意义的重建 26
2.4 学习共同体:聚焦当代共同体意义上的知识创生 30
第三章 知识与学习的共同体境脉 35
本章脉络 35
3.1 知识的社会建构性:一个基本的观念 35
3.2 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认识论的视野 38
3.2.1 默会知识支撑着人的理解 38
3.2.2 默会认识凸显人的主体性 39
3.2.3 默会知识存在的场所与形式 41
3.2.4 默会知识习得的条件与途径 42
3.3 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本体论的视野 48
3.3.1 知识与学习的个体维度与集体维度 48
3.3.2 组织学习研究的两种视角 49
3.3.3 一个两维知识分析模型 51
3.4 知识与识知:实践取向的知识观拓展 53
3.4.1 知识与学习的社会实践观 53
3.4.2 学徒制研究:共同体中知识创生的一个研究范型 55
3.4.3 教与学的关系:基于实践的反思与转向 59
3.4.4 识知:实践共同体境脉中的知识与学习 61
本章尾声 74
第四章 实践共同体(一):学习共同体的一个原型分析 74
本章脉络 74
4.1 实践共同体概述 74
4.2 实践共同体中的实践分析 78
4.2.1 实践的意义特征:实践共同体中的意义协商 78
4.2.2 实践的共同体特征:共同体中的实践要素 81
4.2.3 实践的边界特征:实践共同体的边界与边缘 84
4.2.4 实践的地方性(locality)和嵌套性(nestedness) 86
4.3 实践共同体中的身份分析 88
4.3.1 实践共同体中的双重学习目标:从认知的成长走向身份的发展 88
4.3.2 身份建构的社会网络观 91
4.3.3 身份建构的双重过程:认同与协商 93
第五章 实践共同体(二):为了学习的设计观 99
本章脉络 99
5.1 参与与物化之间的张力 99
5.2 设计与自然发生之间的张力 102
5.3 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张力 106
5.4 认同与协商之间的张力 109
第六章 学习共同体的分析模型与多元学习空间构建 118
本章脉络 118
6.1 学习共同体:三个水平的分析框架 118
6.1.1 模型构建 119
6.1.2 学习共同体的微观分析与中观分析:实习场与实践共同体 120
6.1.3 学习共同体的宏观分析:培育学习共同体与建设学习型社会 122
6.1.4 三个水平的学习共同体研究之间的关联与差异 123
6.2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多元学习空间 125
6.3 提问的回应 130
6.3.1 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 131
6.3.2 学习共同体与合作学习小组 134
结语与研究展望 140
附录 145
参考文献 156
后记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