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篇 农业资源 37
第一章 土地 37
第一节 祁阳疆域演变 37
第二节 土地利用 41
第二章 人口 45
第三章 水 49
第一节 水量 49
第二节 水系 51
第三节 水域水能 52
第四章 生物 53
第一节 植物 53
第二节 动物 55
第五章 气象 58
第一节 热量 58
第二节 降水 60
第三节 日照 62
第六章 能源 64
第一节 燃料燃气 64
第二节 太阳能 66
第一节 土地制度 68
第二篇 生产关系 68
第一章 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 68
第二节 社会分配 73
第二章 土地改革时期 81
第一节 减租退押 81
第二节 土地改革 81
第三节 社会分配 84
第三章 农业合作化时期 87
第一节 土地制度 87
第二节 收益分配 88
第一节 “一大二公”的大公社阶段 91
第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 91
第二节 调整公社体制阶段 104
第五章 家庭承包经营时期 125
第一节 土地承包制 125
第二节 农业税收 129
第三节 乡村统筹提留 131
第四节 劳动积累工、义务工 133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 133
第六节 农民收入 138
第一章 水稻 147
第一节 生产概况 147
第三篇 农业 147
第二节 栽培品种 155
第三节 种植制度 164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71
第二章 旱粮作物 186
第一节 麦类 186
第二节 薯类 192
第三节 豆类 198
第四节 荞麦 205
第五节 玉米 207
第六节 高粱 211
第七节 其它旱粮 214
第三章 油料作物 216
第一节 油菜 216
第二节 花生 225
第三节 芝麻 229
第四节 其它油料作物 231
第四章 经济作物 233
第一节 茶叶 234
第二节 甘蔗 席草 237
第三节 棉麻 243
第四节 烟草 248
第五节 西瓜、甜瓜 252
第六节 其他经济作物 254
第五章 水果 256
第一节 柑桔 257
第二节 桃、李、梨 271
第三节 其它水果 276
第六章 蔬菜 281
第一节 蔬菜生产 281
第二节 蔬菜品种 288
第三节 栽培技术 306
第四节 蔬菜加工企业 310
第一节 良种引进 312
第七章 良种繁育 312
第二节 良种选育、生产 318
第三节 杂交制种 322
第四节 种子加工、储藏、检验 327
第五节 种子经营 330
第八章 土壤利用与改良 332
第一节 土壤普查 332
第二节 土壤改良 338
第三节 耕作技术 343
第四节 耕地保护 346
第九章 肥料 349
第一节 农家肥料 350
第二节 绿肥 353
第三节 化学肥料 354
第四节 其它肥料 357
第五节 施肥方法 359
第十章 植物保护 361
第一节 农作物病虫种类 361
第二节 病虫测报 374
第三节 病虫防治 376
第四节 植物检疫 386
第十一章 害虫天敌 390
第一节 祁阳县水稻害虫天敌名录 390
第二节 柑桔害虫天敌 408
第三节 油茶、蔬菜害虫天敌 412
第十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 414
第一节 推广方法 414
第二节 农业教育 422
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 425
第四节 节能炉灶 432
第十三章 农业结构 436
第十四章 农业项目 440
第一节 粮食大县项目 440
第二节 商品粮基地县项目 442
第三节 国际农业项目 444
第四节 其他农业项目 447
第十五章 农业灾害 450
第一节 水灾 450
第二节 旱灾 459
第三节 旱涝交侵 465
第四节 虫灾 466
第五节 其他灾害 467
第十六章 农业区划 471
第一节 地势地貌 471
第二节 土地规划 47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84
第十七章 农业管理 484
第二节 农业执法 489
第三节 推广体系 492
第四节 农学会 501
第十八章 农业场所 50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农场 50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场 504
第三节 永州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507
第四篇 林业 510
第一章 森林资源 510
第一节 森林 511
第二节 林地 516
第三节 湿地 520
第四节 林木 521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 547
第六节 林木花卉 555
第七节 药用植物 562
第八节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568
第二章 造林育林 575
第一节 林木种子 575
第二节 育苗 577
第三节 造林 579
第四节 林木抚育 596
第五节 封山育林 599
第三章 森林资源保护 602
第一节 征用占用林地管理 602
第二节 森林采伐管理 607
第三节 木竹经营加工证、运输证管理 611
第四节 制止森林乱砍滥伐 613
第五节 森林防火 621
第六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628
第七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 636
第八节 自然保护区 638
第四章 山权林权管理 640
第一节 山林权属 640
第二节 林业经营形式 645
第三节 调处山林权属纠纷 654
第五章 森林工业 662
第一节 采伐运输 662
第二节 木竹经营 670
第三节 木竹加工 681
第六章 林业科技 685
第一节 科技队伍 685
第二节 科技研究与推广 689
第三节 科技成果 695
第四节 学术团体 700
第一节 林业行政管理机构 703
第七章 林业管理机构 703
第二节 常设林业专业机构 722
第三节 经济实体单位 724
第四节 非常设机构 734
第八章 林业专项资金 738
第一节 预算外资金 738
第二节 预算内资金 750
第三节 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补助资金 752
第四节 林业专项贴息贷款 753
第五节 林业工程项目资金 755
第六节 基建专项资金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