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云伍主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22041508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编写的系统教材。

绪论 1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长期探索的结晶 1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8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 12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和风格 16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0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28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重新确立 28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28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31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泉 32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32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34

第三节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35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精神 35

二 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作了进一步论述 36

三 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 36

第四节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37

一 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 37

二 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9

三 实现思想认识上的“三个解放” 41

四 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 41

五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42

一 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学说 4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46

第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46

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49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 51

一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要解放思想 51

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 54

三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含义和重大意义 55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 59

一 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更大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 59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执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历史课题 63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65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9

一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69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69

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7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75

一 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含义和发展趋势 75

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特征 77

第三节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81

一 党的先进性与生产力的先进性有着内在的联系 82

二 党的中心任务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着一致性 83

三 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履行的首要任务 84

四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86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89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 90

二 我国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曲折过程和历史教训 94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概念 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97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98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 98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 101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动态性特征 102

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 104

第三节 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自觉性 105

一 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105

二 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1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10

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1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110

二 搞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113

三 搞市场经济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要求 115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6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和基本框架 116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 118

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19

四 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121

五 健全市场体系和改善宏观调控 122

六 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23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24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25

二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127

三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29

四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130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1

一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和意义 132

二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34

三 坚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13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 138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38

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38

二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140

三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要求长期坚持对外开放 141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与新战略 143

一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进程和基本格局 143

二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145

三 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 147

四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50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对外开放方针 153

一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153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54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154

四 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15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1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60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160

二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62

三 抓住机遇,力争经济发展上台阶 164

四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意义 166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168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68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 170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173

一 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73

二 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 176

三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8

四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81

五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 185

一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185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发展先进文化 185

二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186

三 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189

第二节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90

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90

二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重要特征 191

三 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新形势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92

第三节 建设精神文明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任务、方针 193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93

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197

三 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 202

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4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06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地位 206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 206

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 209

三 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 211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制度 214

一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机结合起来 214

二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215

三 扩大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程 218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 220

一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20

二 党内民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24

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226

第一节 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229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29

一 工人阶级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力量 230

二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32

三 农民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234

四 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236

第二节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生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38

一 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产物 239

二 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240

三 保护新的社会阶层的合法权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43

第三节 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45

一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46

二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作用 248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25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础 251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251

二 列宁、斯大林实践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25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254

一 毛泽东民族理论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254

二 邓小平民族理论体系 261

三 江泽民论民族问题 266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69

一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270

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71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构想与和平统一祖国 274

第一节 “一国两制”是重要的中国特色 274

一 祖国统一问题的历史由来 274

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75

三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278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284

一 香港回归并保持稳定与繁荣,使“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 284

二 澳门回归又一次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 286

三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288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291

一 “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91

二 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293

三 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94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 296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国际环境 296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环境的新判断 296

二 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98

一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02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论及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302

二 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强权政治 305

三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07

四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不当头,有所作为 308

五 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309

第三节 江泽民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310

一 江泽民对国际形势新特点的分析和对我国外交政策的阐述 310

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的光辉成就 311

三 努力开创新世纪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 314

第一节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 319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319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19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由党来领导 320

三 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领导现代化建设 322

第二节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24

一 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党改善领导 324

二 改善党的领导的主要任务 326

三 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328

第三节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30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330

二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永葆党的先进性 333

三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36

四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38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