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论与技术要求 1
1.1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1
1.2 掌握先进的生态学研究技术 1
2 生态因子测定 3
2.1 光因子 3
2.1.1 光照强度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3
2.1.2 光质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4
2.1.3 光周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6
2.2 温度因子 8
2.2.1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8
2.2.2 植物的物候观测 10
2.3 水分因子 12
2.3.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
2.3.2 树木蒸腾测定 14
2.4.1 土壤微生物测定 17
2.4 土壤因子 17
2.4.2 树木根系测定 18
3 种群调查与分析 22
3.1 种群数量特征 22
3.1.1 种群基本数量特征测定 24
3.1.2 土壤种子库 24
3.2 种群结构特征 25
3.2.1 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25
3.2.2 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28
3.2.3 种群生态位分析 29
3.2.4 植物种群密度效应 32
4 群落调查与分析 34
4.1 群落结构特征 34
4.1.1 群落调查方法 34
4.1.2 叶面积指数测定 39
4.1.3 物种多样性分析 43
4.1.4 植物种间联结分析 44
4.1.5 群落生活型谱分析 46
4.2 群落动态分析 48
4.2.1 林木竞争指数计算 48
4.2.2 分层频度调查 49
4.2.3 马尔可夫模型 51
4.2.4 林隙动态模型 53
4.3 群落分类与排序 57
4.3.1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57
4.3.2 植物群落的排序 59
5 生态系统功能测定 62
5.1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 62
5.1.1 光合作用测定 62
5.1.2 森林生物量测定 66
5.1.3 森林凋落物量及分解速率测定 68
5.2.1 林分小区水量平衡实验样地设置 70
5.2 森林水文功能 70
5.2.2 水量平衡观测方法 71
5.2.3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集水区划分 76
6 景观生态研究方法 81
6.1 景观格局分析 81
6.1.1 景观野外调查与观测 81
6.1.2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2
6.2 景观动态分析 85
6.2.1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85
6.2.2 景观模型 88
6.3 景观规划及3S技术 96
6.3.1 城市景观规划 96
6.3.2 基于物种保护的景观规划 98
6.3.3 3S技术应用 102
6.3.4 景观可视化技术 105
参考文献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