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 1
2.哲学的基本问题 1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1
一、基本概念 1
5.人生观 2
4.方法论 2
3.世界观 2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
7.朴素唯物主义 3
6.唯物主义 3
12.客观唯心主义 4
11.主观唯心主义 4
9.辩证唯物主义 4
10.唯心主义 4
16.理念 5
15.绝对精神 5
13.唯我论 5
14.唯名论和唯实论 5
20.形而上学 6
19.一元论 6
17.素朴实在论 6
18.二元论 6
22.哲学的党性 7
21.马克思主义哲学 7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8
26.存在 9
25.本原 9
24.物质 9
28.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含义 10
27.存在主义 10
32.静止 11
31.运动 11
2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1
30.自在之物 11
35.时间 12
34.诡辩论 12
33.相对主义 12
39.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 13
38.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13
36.空间 13
37.三维空间 13
42.意识的起源 14
41.折衷主义 14
40.时间、空间的无限性 14
46.思维 15
45.感觉 15
43.意识的本质 15
44.意识的能动性 15
48.控制论 16
47.思维模拟 16
52.机械决定论 17
51.庸俗唯物主义 17
49.物活论 17
50.唯意志论 17
55.信息 18
54.观念 18
53.客观规律性 18
58.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 19
57.怎样理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9
56.反馈作用 19
二、基本原理应用分析 19
60.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践的基本问题? 20
59.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0
62.唯物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是什么? 21
61.唯心主义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21
6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的前提是什么? 22
65.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陷是什么? 22
63.唯物主义经历了哪几个历史形态? 22
64.辩证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形态? 22
6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23
6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4
69.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5
70.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和职能是什么? 26
71.在当前树立革命人生观有何重大的意义? 27
73.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28
72.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28
7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9
74.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29
77.为什么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承认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30
76.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30
7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31
78.既承认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为什么又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31
81.掌握静止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对实际工作有何意义? 32
80.物质的运动有哪些基本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怎样? 32
83.怎样理解时空无限和有限的辩证关系? 33
82.为什么说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33
84.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4
85.坚持时空无限性、客观性原理有何意义? 35
的原则? 36
86.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6
87.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37
89.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38
88.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和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之间的关系如何? 38
90.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9
9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什么范围内是绝对的?在什么情况下是相对的? 40
91.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0
93.怎样理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意义??有何 41
94.在意识起源问题上有哪些错误观点? 42
96.试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时,为什么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43
9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世界不存在鬼神,为什么会有鬼神观念? 43
97.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论述发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对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44
98.为什么不可以把哲学称之为“科学”的科学? 45
三、疑难题新解 45
99.如何理解某些具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自然科学家,也能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就? 48
100.为什么说:“追求吃喝是唯物主义,追求理想是唯心主义”的论调是错误的? 50
101.毛泽东曾讲过哲学上始终存在“两个对子”,为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 53
102.如何理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54
103.为什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才是正确的态度? 57
104.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那么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世界? 59
105.运动、时空、规律是否也是物质? 60
106.相对静止是保守因素吗? 62
107.怎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来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它的不断发展的变动性? 63
108.为什么说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是否矛盾? 64
109.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对我们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有何意义? 65
110.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我们反对的两种哲学世界观.它们在历史上有无进步作用? 66
111.怎样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说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 67
112.机器人能否思维?人类将来是否成为机器人的奴隶? 68
113.怎样理解人工智能同人类意识的根本区别? 70
114.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71
115.宇宙爆炸的学说能否说明世界是有限的? 72
118.唯心辩证法 74
117.朴素辩证法 74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74
一、基本概念 74
116.辩证法 74
120.客观辩证法 75
119.唯物辩证法 75
122.自然辩证法 76
121.主观辩证法 76
124.系统 77
123.联系 77
127.过程 78
126.发展 78
125.条件 78
130.范畴 79
129.新事物和旧事物 79
128.规律 79
132.矛盾 80
131.对立统一规律 80
135.矛盾的斗争性 81
134.矛盾的同一性 81
133.逻辑矛盾 81
139.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82
138.转化 82
136.矛盾的普遍性 82
137.矛盾的特殊性 82
143.非对抗性矛盾 83
142.对抗性矛盾 83
140.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83
14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83
142.对抗性矛盾 83
146.量 84
145.质 84
144.均衡论 84
148.关节点 85
147.度 85
152.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86
151.质量互变规律 86
149.量变 86
150.质变 86
156.否定方面 87
155.肯定方面 87
153.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87
154.内因和外因 87
159.否定之否定规律 88
158.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8
157.辩证的否定 88
162.庸俗进化论 89
161.生物进化论 89
160.波浪式前进 89
167.扬弃 90
166.新陈代谢 90
163.激变论 90
164.循环论 90
165.直线论 90
168.异化 91
169.中介 92
172.现象 93
171.本质 93
170.飞跃 93
177.结果 94
176.原因 94
173.内容 94
174.形式 94
175.形式主义 94
180.目的论 95
179.非决定论 95
178.决定论 95
184.现实性 96
183.可能性 96
181.必然性 96
182.偶然性 96
187.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97
二、基本原理应用分析 97
185.因果关系 97
186.宿命论 97
189.形而上学观点在现实中有何表现和危害? 98
18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是什么? 98
190.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坚持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99
191.怎样理解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00
192.怎样理解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01
194.怎样理解事物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102
193.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102
196.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什么地位? 103
195.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03
197.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同非决定论、机械决定论有何区别? 104
198.怎样用关于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105
199.怎样理解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107
201.怎样理解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108
200.如何理解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联系和区别? 108
203.简述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10
202.规律有何特点?认识事物的规律有何意义? 110
205.运用系统思想辩证说明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111
204.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规律和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111
206.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112
20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113
209.试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论述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关系的重大意义 114
208.试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加强党的领导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114
210.试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加强和发展经济部门联系的重要性 115
211.试用普遍联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116
212.把握度这个哲学范畴有何重要意义? 117
214.怎样理解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118
21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割裂两者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是什么? 118
215.如何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 119
217.社会主义社会量变质变有何特点? 120
216.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 120
218.坚持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实践意义? 121
219.试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同脚踏实地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的重要性 123
220.试用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说明反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4
221.如何正确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 125
222.矛盾的斗争同斗争形式有什么区别? 126
22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怎样? 127
223.如何理解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 127
225.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8
226.矛盾分析的方法和辩证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129
227.怎样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130
228.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辩证的同一性和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有何区别? 131
23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32
229.形而上学割裂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表现是什么? 132
231.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 133
232.试用主要矛盾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34
234.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们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5
233.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135
析说明增强企业活力为什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36
235.试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分 136
236.“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137
237.为什么说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138
238.为什么说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39
239.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40
240.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141
241.如何区分和处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143
242.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什么? 144
243.“同一总是包含着差异的具体的同一”是什么意思? 145
244.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是怎样的? 146
245.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它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47
246.如何理解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148
247.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49
248.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50
250.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之否定的特点是什么? 151
249.如何理解否定方式的多样性和曲折前进的复杂性? 151
251.为什么说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为什么肯定一切,否定一切都是错误的? 152
旧东西的回复”? 153
252.为什么客观事物在否定之否定阶段出现“仿佛向 153
253.试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说明我们对当前的治理整顿和全面深化改革应抱什么态度 155
254.黑格尔的“三段式”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同它有什么本质区别? 156
255.运用辩证否定的原理,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57
256.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暂时倒退叫不叫否定? 158
257.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意义? 159
259.运用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全面深化改革 160
258.某些西方哲学鼓吹“否定一切”的“绝对否定”观的错误何在? 160
260.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同基本规律是什么关系? 161
261.范畴在认识中起何作用? 162
262.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怎样? 163
263.怎样理解“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方面,一个环节”? 164
264.怎样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165
265.怎样理解科学研究的对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66
266.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167
267.试用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行各种经济形式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168
268.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掌握因果关系的辩证性质有何指导意义? 169
269.在把握事物因果联系时,为什么必须进行具体分析? 170
270.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正确地总结经验,科学地预见未来有何重大意义? 171
27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掌握必然性,注意偶然性,在实践中有什么意义? 172
27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74
273.如何具体分析各种可能性? 175
274.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何意义? 176
275.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四化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177
277.中介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78
276.如果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普遍联系,那岂不是说“乌鸦叫是不祥之兆”也有一定道理了吗? 178
三、疑难题新解 178
278.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区别何在? 180
279.怎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来看党的政策的稳定性和变动性? 181
260.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182
281.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那么,我国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整体已经消灭,为何工人阶级还存在? 183
282.既然矛盾是不能调和的,为什么同志间在有些问题上要相互谅解?为什么对敌对阶级在一定条件下要讲妥协呢? 185
283.折衷主义和全面性、两点论有什么本质区别? 186
285.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根本矛盾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87
284.怎样理解“差异就是矛盾”? 187
287.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89
286.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矛盾是否就随着都解决了? 189
289.说度是一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怎么又说是质和量的统一? 191
288.渐进过程的中断是什么意思? 191
290.掌握最佳适度的量对做好工作有什么意义? 192
291.为什么否定之否定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会在第三阶段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 193
293.如何确定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起点和终点? 194
292.日常生活用语中的肯定和否定与哲学上讲的肯定与否定有何区别? 194
295.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这两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如何? 195
294.哲学上的范畴是否就是范围? 195
296.本质和现象能否转化?怎样转化? 196
297.我们为什么既要讲形式,又要反对形式主义? 197
298.为什么必然性一定要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为什么一定要表现必然性? 198
299.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 199
300.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可能转化为现实有何重要意义? 201
302.“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02
301.控制论中的“反馈原理”怎样为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明? 202
303.为什么说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矛盾的精髓? 203
304.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认识事物和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06
305.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我们现行政策的连续性是可靠的。”试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说明 207
306.试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说明我国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正确性 208
309.直观的反映论 211
308.反映论 211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11
一、基本概念 211
307.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211
312.可知论 212
311.先验论 212
310.能动的反映论 212
314.主体 213
313.不可知论 213
318.理性认识 214
317.感性认识 214
315.客体 214
316.认识 214
321.表象 215
320.知觉 215
319.感觉 215
326.分析和综合 216
325.归纳和演绎 216
322.概念 216
323.判断 216
324.推理 216
329.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217
328.具体 217
327.抽象 217
33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18
331.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218
330.实践 218
335.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条件 219
334.第二次习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理重大 219
333.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219
338.真理 220
337.理论 220
336.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220
341.相对真理 221
340.绝对真理 221
339.客观真理 221
344.“世界1.2.3” 222
343.逻辑证明 222
342.谬误 222
348.教条主义 223
347.绝对主义 223
345.经验主义 223
346.唯理论 223
349.感觉论 224
350.实事求是 225
35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科学的可知论? 226
二、基本原理应用分析 226
353.如何理解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227
35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27
35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不可知论及旧唯物主义有何区别? 228
35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什么原则区别? 230
355.为什么说只有用实践的观点才能彻底驳倒不可知论? 230
357.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31
359.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何在?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 232
358.为什么说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如何才能正确地实现这次飞跃? 232
360.主体和客体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怎样? 233
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234
361.试用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尊重知 234
362.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论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36
363.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说明在当前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237
36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38
365.如何理解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39
366.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240
367.如何全面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干部深入实践和提高理论水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何在? 241
36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2
370.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有何重要意义? 243
369.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243
371.为什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 244
372.如何理解人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过程? 245
373.怎样理解单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社会性? 246
374.正确地把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法,有何重要实践意义? 247
375.运用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48
376.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怎样?改造主观世界包括哪些内容? 249
377.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基本规律的观点来说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济规律再认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50
378.怎样理解科学的抽象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251
379.既然强调认识始于经验,为什么还要反对经验主义? 252
380.结合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实例,说明科学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253
381.什么是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 254
383.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怎样? 255
38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255
384.怎样理解谬误在发现真理和掌握真理中的作用? 256
386.如何理解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257
385.为什么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57
387.运用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互关系原理,说明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58
388.既然真理是有用的,为什么又要批判“有用即真理”的观点? 259
389.既然真理是能被多数人承认的,为什么又说多数人公认的并不都是真理呢? 260
390.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是否是两个平行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261
391.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界限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62
393.既然承认理论依赖于实践,为什么又要说理论应该超前于实践呢? 263
392.有没有天才? 263
三、疑难题新解 263
394.为什么说不存在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64
395.为什么说经验是可贵的,经验主义是错误的? 265
397.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266
396.为什么不能说真理中包含着错误? 266
434.生产资料 268
398.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为什么它不是一种主观活动? 268
400.怎样理解“真理只有一个”? 269
399.实践的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是不是一回事? 269
401.怎样理解“真理总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 270
402.应当怎样理解真理的发展规律? 271
403.如何正确认识列宁说的“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对我们有何实践意义? 272
404.为什么说强调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是一致的? 273
405.怎样理解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 275
406.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吗?“有权就是真理”的说法对吗? 277
407.怎样理解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79
408.怎样理解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81
409.人们的认识只能接近绝对真理,而不能穷尽绝对真理,是否说明绝对真理不存在或存在也是不可认识的? 282
410.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同实用主义真理观有何区别? 284
41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同实用主义的“实践标准”有何本质区别? 285
412.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287
41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288
41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90
415.试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教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条主义 291
417.历史唯心主义 293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 293
一、基本概念: 293
416.历史唯物主义 293
422.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基本理论形态 294
418.历史观 294
41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94
420.社会存在 294
421.社会意识 294
425.地理环境 295
423.唯心史观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 295
424.生产方式 295
429.人口因素 296
426.地理环境决定论 296
427.地理政治学派 296
428.生态平衡 296
432.劳动资料 297
430.马尔萨斯人口论 297
431.生产力 297
436.生产关系 298
433.劳动对象 298
435.劳动者 298
440.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99
439.产品分配关系 299
437.生产资料所有制 299
438.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299
445.社会形态 300
444.上层建筑 300
441.社会基本矛盾 300
44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00
443.经济基础 300
450.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01
44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01
446.政治上层建筑 301
447.思想上层建筑 301
448.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301
454.部落 302
453.氏族 302
451.社会本质 302
452.社会共同体 302
457.阶级 303
456.家庭 303
455.民族 303
460.政党 304
459.阶级斗争 304
458.剥削阶级 304
462.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305
461.阶级分析方法 305
465.无产阶级专政 306
464.国家职能 306
463.国家 306
468.国体 307
467.政治国家和非政治国家 307
466.人民民主专政 307
471.社会主义法制 308
470.社会主义民主 308
469.政体 308
474.暴力革命 309
473.社会革命 309
472.民主集中制 309
476.社会主义革命 310
475.暴力论 310
479.无政府主义 311
478.改良主义 311
477.民族民主革命 311
481.社会意识的形式 312
48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12
485.社会心理 313
484.群体意识 313
482.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313
483.个人意识 313
488.道德 314
487.法律思想 314
486.政治思想 314
491.宗教 315
490.艺术 315
489.共产主义道德 315
494.历史人物 316
493.个人 316
492.人民群众 316
498.群众路线 317
497.个人崇拜 317
495.历史主义 317
496.领袖 317
501.社会进步 318
500.英雄史观 318
499.群众观点 318
50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 319
504.精神文明 319
502.社会文明 319
503.物质文明 319
508.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320
507.人类解放 320
506.人的本质 320
512.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21
二、基本原理应用分析 321
509.抽象的人性 321
510.必然王国 321
511.自由王国 321
513.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322
51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23
516.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源是什么? 324
515.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324
作用? 325
517.怎样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 325
518.生产方式为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26
519.科学技术是如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 327
520.为什么说生产力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328
52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329
52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30
523.如何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31
52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32
526.如何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认明十一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革? 333
525.为什么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根本规律? 333
527.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335
528.如何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36
529.为什么说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在内,不等于一定社会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 337
531.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怎样? 338
530.怎样理解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338
53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有哪些特点? 339
534.怎样理解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340
53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有何重要意义? 340
535.简述上层建筑体系中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 341
536.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是否违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客观规律? 342
538.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有什么特点? 343
537.怎样认识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 343
539.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理论有哪些新贡献? 344
540.如何理解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345
541.如何理解列宁的阶级定义? 346
542.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47
544.社会革命的爆发和胜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48
543.为什么新旧社会形态更替必须通过社会革命? 348
545.如何理解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革命? 349
546.如何理解消灭阶级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人们自觉斗争的结果? 350
547.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351
54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 352
549.如何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性质、特点,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53
550.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54
551.怎样认识国家的本质及其职能? 355
553.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56
552.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怎样? 356
554.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有何本质的不同? 357
556.社会主义民主和无政府主义有何本质区别? 358
555.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有何根本区别?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意义何在? 358
557.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质和作用? 359
558.为什么要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60
559.国家消亡的过程和条件是什么? 361
560.怎样认识国家消亡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之间的辩证关系? 362
563.社会意识的构成是什么? 363
562.如何认识社会意识的本质? 363
561.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定义的科学性? 363
564.怎样认识社会意识的历史性? 364
565.什么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65
567.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66
566.怎样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66
56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368
56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 370
57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71
571.在社会生活方面,要克服哪些腐朽思想和道德的影响? 373
57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74
57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375
574.怎样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77
575.无产阶级领袖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378
576.马克思主义维护革命领袖的威信与个人崇拜有什么区别? 379
577.为什么说反对个人崇拜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怎样才能克服个人崇拜现象? 380
578.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如何? 382
579.怎样正确认识个人的价值? 383
580.试述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384
582.为什么说社会进步是历史的总趋势? 385
581.人的本质是什么? 385
58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历史是客观规律性和人们有意识活动相统一的辩证历史过程? 386
三、疑难题新解 386
583.怎样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将成为人们乐生的需要? 386
585.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那么,如何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388
586.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先进,为什么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反而高于社会主义国家? 389
587.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390
588.为什么说在上层建筑这个庞大体系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91
589.如何正确理解在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会成为经济基础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和条件? 392
590.怎样理解“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393
591.如何理解“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394
592.如何理解在我国剥削阶级消灭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395
593.如何理解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396
594.如何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397
595.如何理解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的关系? 398
596.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399
597.在西方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精神文明状况同它的物质文明程度并不相称,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400
598.如何认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意识表现出特殊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401
599.如何理解资产阶级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402
600.为什么说杰出人物的出现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