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 3
导言:古今对话——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策略 3
第一章 儒、道、释文论异同及其文化蕴含 7
一、儒家的文学观念 9
二、道家的文学观念 19
三、释家的文学观念 24
四、儒家和道家的诗歌功能观 29
五、儒、道、释文学思想互补 33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范畴及其民族文化个性 38
一、中国文论的基本范畴:气、神、韵、境、味 39
二、和:气、神、韵、境、味的共同民族文化之根 54
三、整体流动性:气、神、韵、境、味统摄文学的独特形式 60
四、空灵感: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 63
五、形成中华文论民族文化个性的社会经济原因 67
第三章 孔子文论读解 73
一、“仁”学与“文质”观 73
二、“兴、观、群、怨”说及其整体性 78
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与情感快适度 82
第四章 孟子文论读解 89
一、“与民同乐”与古典人文主义 90
二、“养气”“知言”与文学创作 94
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与文学接受 97
第五章 庄子文论读解 105
一、“道”与“本色”之美 106
二、“道”与“言不尽意” 110
三、“虚静”说与“距离”说 119
四、“物化”说与“移情”说 126
第六章 陆机文论读解 130
一、陆机等人文论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130
二、文体十分法及其新界说 134
三、创作构思的系统探索 136
四、艺术标准——应、和、悲、雅、艳 140
五、“应感之会”与创作灵感描述 141
第七章 刘勰文论读解 143
一、《文心雕龙》——“文本乎道” 145
二、《文心雕龙》——文体层面论 153
三、《文心雕龙》——“神思”创作构思论 166
四、《文心雕龙》——“知音”欣赏论 180
第八章 钟嵘文论读解 195
一、“自然英旨”说与诗歌自然之美 196
二、“怨悱”说与诗歌的审悲快感 201
三、“滋味”说与诗歌的情感抒发 204
四、“品第”方法与传统的局限 207
第九章 司空图文论读解 211
一、“韵外之致”说的学术背景 213
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韵外之致”说的美学内涵 215
三、“醇美”——“韵外之致”的理想 220
四、“全美为工”——“韵外之致”的必要条件 222
五、“辨味言诗”与读者的审美体验 224
第十章 严羽文论读解 227
一、宋代的两条诗学路线 227
二、“参禅”与“以禅喻诗” 228
三、作为诗歌题材论的“别材”说 231
四、作为诗歌本质论的“别趣”说 235
五、作为诗歌创作论的“妙悟”说 236
第十一章 苏轼文论读解 242
一、“清景一失后难摹”——艺术灵感论 243
二、“胸有成竹”——艺术心象论 246
三、“随物赋形”——艺术表现论 250
四、“枯澹”——艺术风格论 255
第十二章 王夫之诗学读解 261
一、“即景会心”——艺术直觉论 262
二、“圆净成章”——整体结构论 267
三、“兴观群怨”新释——本体论与鉴赏论 274
四、“乐体诗用”——“诗乐一理”论 280
第十三章 李贽文论读解 289
一、“童心说”的理论假设和美学内涵 289
二、“童心说”与马斯洛的“第二次天真”说 296
三、“童心说”的现代意义 302
第十四章 王国维文论读解 305
一、“独立”说及其意义 306
二、“慰藉”说及其意义 308
三、“天才”说及其意义 310
四、“古雅”说及其意义 311
五、“境界”说及其意义 312
六、王国维文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315
第十五章 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 321
一、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学热”的社会条件 322
二、“五四”思想文化运动“反传统”及其意义 327
三、传统是活的,与现代共存 330
四、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深度文化的支撑 336
第十六章 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必由之路 341
一、中国当代文论的四个时期 341
二、古今对话之必要 344
三、中西对话之必要 354
附录:主要引用书目 356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361
从“物理境”转入“心理场”——“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心理学解 361
美的极致与“格式塔质”——浅议“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 370
有所“吐”才能有所“纳”——“才、胆、识、力”作为诗人的心理结构 378
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穷者而后工”说的心理学内涵 385
胸次淡泊与美的发现——“虚静”说浅释 393
情感的二度审美转换——“情景交融”说浅释 401
诗的潜在次序的发现——释“无意于佳乃佳” 410
出路在于超越语言——如何摆脱“言不尽意”的困境 417
拔地倚天 句句欲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论意义 425
有限向无限的生成——“含蓄”与“简化性” 432
诗美常在咸酸之外——“味外之旨”臆解 441
从“断片的人”到完整的人——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449
主体心理意象的诗化——谈审美联想 457
心理定向与美的幻觉——谈审美投射 464
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谈审美移情 472
换另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 481
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谈“异质同构” 488
欲望的替代性满足——谈审美升华 495
返回人类精神的故园——谈心理原型 503
审美中的苦难与甘美——谈审悲快感 512
陋劣之中有至好——谈审丑快感 520
代后记 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