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理性的历史功绩 3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自在生成论——走出风格与流派的困惑第一章 理性与情感——自在生成的本体论一、建筑中的理性——人类精神的一面 3
2.仍不健全的建筑理性 4
3.有关建筑理性的两个是非 4
4.反理性主义建筑思潮的基础 5
二、建筑中的情感——人类精神的另一面 6
1.建筑中非理性的历史轨迹 6
2.情感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 7
3.建筑师的情感积累与释放 8
4.建筑审美的情感标准与相关障碍 9
1.隐蔽了的情感和理性 11
三、建筑中的情理关系——人类精神的两面整合 11
2.情理关系的基本类型 12
3.总体评价的坐标系统 13
小结 自在品格的第一特征 14
第二章 空间与环境——自在生成的艺术论 17
一、从空间艺术到环境艺术 17
1.最广泛的艺术生产系统 17
2.对现代建筑艺术的冲击 19
3.建筑师艺术使命的扩展 21
1.环境艺术的表现层次 22
2.外部空间与环境设计 22
二、全境界的建筑艺术创造 22
3.内部空间与环境设计 26
三、空间与环境的合二而一 29
1.空间与环境的共生与互补 29
2.整体景象的建构与修饰 30
3.在建立秩序中实现整合 31
小结 自在品格的第二特征 31
3.建筑内涵来自人类整合文化学同构的不同层面 34
5.殊途同归:浅薄的“玩形”游戏 34
4.在建筑创作中建筑内涵展现的非均衡性 34
2.标新立异所造成的曲解 34
1.我们需要搞清楚的基本问题 34
第三章 内涵与外显——自在生成的文化论(论纲)一、建筑的内涵——文化意味 34
二、建筑的外显——文化表情 35
1.建筑文化内涵信息的传达系统 35
2.对建筑外显特征的描绘用语 35
3.确立建筑外显系统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35
4.建筑表情——建筑外显系统的动人写照 35
5.不可思议的建筑表情的诱惑力 35
6.文化气质是建筑表情之魂 36
7.建筑文化气质的类型和它的影响力 36
三、建筑内涵与其外显系统之间的转换 36
1.“外化”与“内外”的起始点与终止点 36
4.建筑作品文化艺术魅力产生的源泉 37
2.建筑内涵在其展现中的选择、强化与辐射 37
3.外显系统描绘的几种基本方式 37
5.高俗与亚雅——极具现实意义的建筑文化走向 38
小结 自在品格的第三特征 39
第四章 随机与随意——自在生成的方法论(论纲)一、自在生成的变化机制 41
1.随机与随意的互动共生 41
2.体现自在精神的变化原则 41
3.在混成变化中寻求自在表现 42
3.寻求偏离 43
2.形成网络 43
1.确立中心 43
二、建立生动秩序的技巧 43
4.展示重复 44
5.利用冲突 44
6.完成过渡 44
三、设计直觉与无意识创造 45
1.设计直觉在变化机制运转中的作用 45
2.无意识创造与随意性发挥的关系 45
小结 自在品格的第四特征 46
第五章 跨越与修炼——自在生成的归宿论(论纲)一、建筑因缘与创作障碍 48
修炼之三:由“深省”(deep refeexion)明“有常也无常” 49
修炼之二:由“通察”(broad range insight)晓“有教也无教” 49
修炼之一:由“完作”(design in all aspects)知“有界也无界” 49
二、在修炼中跨越自身障碍 49
修炼之四:由“入境”(empty state of mind)悟“有我也无我” 50
修炼之五:由“圆融”(all accomp-lishment)得“有法也无法” 50
修炼之六:由“归真”(naturaligation)认“自在也非自在” 50
三、走向世界的东方之道 51
第二部分 创作实践:系统的探索——1980~1998创作解析一、在一般表现层级中创造 57
二、在理性中挖掘多样的美 59
三、在大背景中建构大秩序 79
四、在寻找城市中寻找个性 95
五、溶入环境的体态与表情 117
六、视大巧大美为传统之魂 136
七、渗入西方古典建筑风韵 160
八、重节省的精神消费空间 178
九、顺其自然的象征与隐喻 200
十、通俗性中的幽默与惬意 220
十一、怀有特殊情感的小建筑 239
十二、新创意的另一个实验场 255
附录1 论布正伟建筑师的创作理论体系《自在论》 曾坚 邹德侬 287
附录2 布正伟简历 290
附录3 布正伟设计档案 291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