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生平著述及其时代、学术背景 5
第一节 道生之生平略历及其著述 5
一、生平略历 5
二、著述 9
第二节 时代背景 11
一、政治情势的纷乱 11
二、门第制度的垄断 13
三、黎民生活的困难 14
第三节 学术背景 16
一、儒学衰微及玄学清谈的兴起 16
二、格义佛学内部的转变 18
三、师友传承的影响 20
第二章 顿悟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27
第一节 般若思想 27
一、绝待的空性 28
二、言语道断的不二门 30
三、「生死即湼槃」的二谛相即义 31
四、法身实相之理 35
第二节 佛性思想 38
一、本体义的佛性思想 39
二、工夫义的佛性思想 44
第三章 道生顿悟思想之义理内容 51
第一节 道生当时的顿渐之争 52
一、顿渐之争的溯源及其相关文献 53
二、「大小顿悟」基本理论的差异 57
第二节 顿悟思想的义理结构 62
一、由「理」的层面言 63
二、由「悟」的层面言 72
第四章 顿悟思想之评价及其现代意义 87
第一节 顿悟思想之评价 87
一、积极推动佛学的中国化 87
二、开启禅宗与理学的道路 89
三、融会当代印度佛学精华 91
四、提升华严、湼槃的地位 92
五、鼓舞判教活动的进行 94
第二节 顿悟思想的现代意义 96
一、对面临本土化困境的基督教而言 96
二、对现阶段遭遇转型期变化的台湾而言 97
三、在现代学术中的意义 98
第五章 结论 101
本文实际参考及引用文献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