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大众视野中的马克思形象及其历史演变 1
第一章 哲学与大众 21
第一节 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21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与大众社会 26
第三节 哲学与大众 3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 3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民众 3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无产阶级与群众 43
第三节 马克思与普罗米修斯 47
一、马克思与希腊神话 47
二、普罗米修斯与希腊神话 51
三、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 52
第三章 大众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58
第一节 条分缕析的理论基础 59
一、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59
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 64
三、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68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 72
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 76
第二节 悲天悯人的民间情怀 7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现实 79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社会意蕴 83
三、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 94
四、作为历史主体无产阶级 98
第三节 铁肩担道的责任意识 102
第四节 舍我其谁的践行精神 109
一、走上法庭:“反林木盗窃法” 110
二、深入实际:“对于书报审查制度的批判” 112
三、马克思与工人运动 114
第四章 大众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世界 1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 116
第二节 从思辨世界到社会世界 121
第三节 社会的生产与人的实践本质 133
第四节 社会的发展与超越:物的逻辑与人的逻辑 149
一、辩证思维、实证思维与思辨思维 149
二、马克思主义与人的逻辑 153
第五章 大众立场的退隐:从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学 165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 165
第二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173
第三节 第二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分化及发展 188
一、列宁主义 189
二、修正主义 195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 198
四、马克思学 20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历史反思 206
一、马克思主义的特质 206
二、马克思主义当代转向 208
第六章 大众主体与大众化 2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20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和大众化 220
二、大众化层次 227
第二节 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之一:苏联和东中欧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 234
一、列宁灌输理论、斯大林主义 234
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240
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245
第三节 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历史发展 251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 251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25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59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主体基础省思 270
参考文献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