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第二章 康有为(1858—1927) 25
一 思想历程的开端 26
二 探求思想融合 30
三 “仁”的道德玄学世界观 40
1.“仁”的世界观 42
2.“仁”的道德思想 44
3.康氏的人性观 48
4.“仁”的激进化 54
5.“仁”的历史化 58
四 康有为的未来乌托邦思想 65
第三章 谭嗣同(1865—1898) 78
一 男子汉和殉道者 78
二 谭的思想探索 80
三 人性的研究:“仁学” 92
1.哲学源流 94
2.实在玄想 100
3.谭理念中的批判精神 106
4.谭的反传统抗议 111
第四章 章炳麟(1869—1935) 123
一 两条道路的选择 123
二 章早期思想的形成 127
三 超越种族民族主义道德观 132
四 超越种族民族主义:章氏走向唯识宗的道路 138
五 佛教世界观 143
六 来自佛家观点的文化批判 152
七 章氏佛教世界观的两面性 166
第五章 刘师培(1884—1919) 171
一 刘师培的思想渊源 172
二 寻求“至善之人”和“至善社会” 175
三 刘师培诗中的自我和世界观念 196
四 无政府主义的理想 199
第六章 结语 211
附录 224
译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