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军事版修改说明 1
第一章 文化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 1
第一节 大文化观与军队文化工作 1
一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1
二 军队文化与军队文化工作 6
三 多元文化环境与军队防腐拒变 9
第二节 信息传播与信息战 14
一 信息 14
二 传播 20
三 信息战与制信息权 22
第三节 文化传播学(军事版)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3
第二章 文化传播的理论研究 27
第一节 古代中、西方文化传播思想 27
一 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化传播思想 27
第二节 西方人类学的文化传播理论 32
二 古代希腊的文化传播思想 32
第三章 文化传播的功能(上) 41
第一节 文化传播与青年官兵的社会化 42
第二节 军队文化工作与中国先进文化 44
第三节 军队文化工作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8
第四章 文化传播的功能(下) 52
第四节 高技术战争与科技强军 52
第五节 政治教育与审美娱乐 56
第六节 去伪存真,驾驭信息泛滥 60
第五章 文化传播的主体和内容(上) 65
第一节 军队物质文化 65
一 军服文化 66
二 饮食文化 72
三 建筑文化 74
四 车马与战争 81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兵器文化 83
第三节 中国古代巫史文化 90
第四节 政令传播 101
第六章 文化传播的主体和内容(下) 101
一 儒学的传播 113
第五节 学术传播 113
二 道教的传播 118
三 佛教的传播 120
四 兵学的传播 132
第六节 文化传播中的“把关人” 141
第七章 文化传播的环境 151
第一节 物质环境 152
第二节 族群迁徙 161
第三节 人文环境 167
一 文化导向 168
二 时代特征 168
三 政策制度 168
四 文武之道 170
五 地域文化 172
一 “大众”的定义 174
第八章 文化传播的受众 174
第一节 受众与社会 174
二 大众社会理论 175
第二节 受众的角色 178
一 作为社会成员 179
二 作为消费者 179
三 作为权利主体 180
四 受众市场的调查与开发 183
第三节 官兵心理与传播效果 185
第九章 文化传播的媒介 195
第一节 实物与符号 196
一 实物 196
二 符号 197
三 语言 199
第二节 文献传播 200
一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200
二 文献的定义和分类 203
三 文献的物质载体形态 206
四 文献的编撰、制作、整理和流传 210
第三节 印刷传播 214
第四节 电子与网络传播 219
附录一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231
附录二 中国档案分类法 231
第十章 文化传播的模式 233
第一节 模式的定义、特征和种类 233
一 直线模式 234
第二节 文化传播过程模式 234
二 循环模式 236
第三节 文化传播系统模式 238
一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238
二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239
三 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传播模式” 239
四 社会传播总过程 240
一 传播过程 244
第十一章 文化传播的类型 244
第一节 人内传播 244
二 传播环节 245
三 人内传播与社会互动 248
第二节 人际传播 250
一 传播动机 250
二 传播特点 252
三 自我表达 253
第三节 组织传播 256
一 组织与组织传播 257
二 组织的内部传播 258
三 组织的对外传播 263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 267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特点 267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历史 268
一 报刊 268
二 广播 270
三 影视 271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影响 273
一 大众媒介与现代生活 273
二 信息环境(环境信息化) 275
三 信息环境的现实化 277
第十三章 文化传播政策 280
第一节 文化传播的制度与政策 280
一 政治控制 280
二 经济控制 282
三 受众监督 283
第二节 极权主义时代的文化传播政策 28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传播政策 291
一 自由主义理论 291
二 社会责任理论 294
三 民主参与理论 296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传播政策 297
一 苏联的文化传播政策 298
二 我国的文化传播政策 299
第十四章 文化传播趋势与人类文化前景 304
第一节 国际化、全球化与军队文化工作 304
一 国际传播 304
二 全球传播 305
三 文化帝国主义 308
第二节 文化安全与国家主权 312
一 文化主权 312
二 严重失衡的世界信息传播秩序 318
三 关于“新世界信息秩序”的论争 320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政策 324
第四节 人类文化前景:西方化?多元化! 326
一 现代化与西方化 326
二 现代化与多元化 328
主要参考文献 338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