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1
(一)国内方面 1
导论 1
(二)港台地区和国外方面 12
二 本选题的意义、重难点和创新点 13
(一)选题的意义 13
(二)希望解决的问题、重难点 16
(三)研究的创新点 17
(一)蔡和森与《向导》历史过程关系的总体研究 18
三 本书框架和研究资料的说明 18
(二)蔡和森主编《向导》特点的横向面研究 19
(三)蔡和森在《向导》上所发表文章的内容的横向面研究 19
(四)社会各界对蔡和森主编《向导》的评价及其深远影响研究 20
第一章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的密切关系 23
第一节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的创刊 24
一 国内形势与《向导》周报的诞生 24
二 蔡和森出任《向导》首任主编 33
三 蔡和森与《向导》宗旨的确定 40
四 蔡和森与《向导》创刊号的问世 42
一 蔡和森与《向导》宗旨的贯彻 47
第二节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的运作 47
二 蔡和森与《向导》经费的筹措 50
三 蔡和森与《向导》的出版和发行 56
第三节 蔡和森离任《向导》周报主编 70
一 蔡和森离任《向导》主编的原因 70
二 离任后继续关心《向导》的发展 78
第一节 《向导》周报三任主编比较之特点 85
一 蔡和森是自学成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85
第二章 蔡和森主编的《向导》周报之特点 85
二 蔡和森主编的时间最长、期数最多 91
三 蔡和森主编名副其实 97
四 蔡和森为《向导》撰稿最多 100
第二节 《向导》与《新青年》、《前锋》比较之特点 102
一 宣传党的纲领,党中央政治机关报的性质明显 102
二 宣传形式多样,重点宣传现实斗争,时效性突出 105
三 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战斗力强 107
四 出版时间最长,最有规律 108
第三章 蔡和森以《向导》为阵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110
一 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 111
第一节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的探索 111
二 对近代中国革命性质和任务的分析 115
第二节 蔡和森对中国革命对象和动力的探索 121
一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分析 121
二 对中国革命动力的分析 134
第三节 蔡和森关于武装斗争的探索 135
一 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分析 137
二 工农是武装斗争的主体 141
三 支持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 143
第四节 蔡和森关于统一战线的探索 145
第四章 蔡和森以《向导》为阵地对斗争实践指导举例 156
第一节 蔡和森关于商团事变的评述 156
一 蔡和森对商团事变原因的分析 158
二 蔡和森对商团事变性质的分析及其建议 163
第二节 对蔡和森关于商团事变评述的评价 168
一 商团事变的特点 169
二 对蔡和森评述商团事变的评价 171
第五章 社会各界对蔡和森主编《向导》的态度和评价 177
第一节 国际社会对《向导》的态度和评价 177
一 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的评价 177
二 列强对《向导》的态度和评价 184
第二节 国内社会对《向导》的态度和评价 190
一 中共对《向导》的评价 190
二 国民党对《向导》的态度 193
三 军阀对《向导》的摧残 198
四 读者对《向导》的称赞 200
五 各类报刊对《向导》的态度和评价 203
第六章 蔡和森主编《向导》的经验教训 208
第一节 蔡和森主编《向导》的经验 208
一 开创了党管党报和政治家办党报的优良传统 208
二 培育了党报宣传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211
三 创造了党报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214
四 形成了党报文章文笔犀利的战斗风格 217
第二节 蔡和森主编《向导》的教训 218
一 时评有时过于主观,削弱了其客观性 218
二 文字有时晦涩难懂,影响了宣传效果 224
三 批评有时过于偏激,妨碍了国共合作 227
结语 232
主要参考文献 241
附录 257
后记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