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日本昭和七年) 1
附录一:驻沪十九路军将领通电抗日(1932年1月29日) 55
附录二:日本政府关于上海事件的声明(1932年1月29日) 55
附录三:植田谦吉致蔡廷锴最后通牒(1932年2月18日) 57
附录四:蔡廷锴复植田谦吉函(1932年2月19日) 58
附录五:上海市长吴铁城复上海日总领事村井仓松函(1932年2月19日) 58
附录六:外交部长罗文干对外宣言(1932年2月20日) 59
附录七:处理满蒙问题方针纲要(1932年3月12日·日本政府公布) 60
附录八: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简称《淞沪停战协定》)(1932年5月5日·外交部公布) 61
附录九:日满议定书(1932年9月15日) 63
附录十:国民政府外交部为日本承认“满洲国”致日本抗议书(1932年9月16日) 64
附录十一:日本外务省关于承认满洲国之宣言(1932年9月16日) 67
附录十二:国际联合会调查团对于中日问题报告书(节录)(简称《李顿报告书》)(1932年10月2日·外交部发表) 68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日本昭和八年) 96
附录一:国民政府外交部为日军侵占山海关向日使提出照会(1933年1月22日) 202
附录二:停战协定(塘沽协定)(1933年5月31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发表) 203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日本昭和九年) 205
附录一:日本反对国际援华 245
1.日本外务省非正式声明(天羽声明)(1934年4月17日) 245
2.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言人声明(1934年4月19日) 246
3.天羽英二答记者问(1934年4月20日) 247
4.日外相广田弘毅谈话(节录)(1934年4月23日) 248
5.日本政府声明(1934年4月24日) 248
6.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言人第二次声明(1934年4月26日) 248
7.日外相对英、美大使质问提交答复纲要(1934年4月26日) 249
附录二:国联中日事件顾问委员会决议邮件通过满境之三原则(1934年5月17日) 250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日本昭和十年) 251
附录一:何梅协定(1935年6—7月) 355
1.梅津美治郎致何应钦备忘录(1935年6月9日) 355
2.何应钦复梅津美治郎函(1935年7月6日) 356
附录二:秦土协定(察哈尔协定)(1935年6月27日) 357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日本昭和十一年) 358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日本昭和十二年) 404
附录一: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452
附录二:日本政府派兵华北的声明(1937年7月11日) 453
附录三: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454
附录四:日本中央统帅部对华作战计划(1937年7月29日) 456
附录五: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 457
附录六: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1937年11月20日)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