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绪论 1
二、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
三、中医诊断的原则 4
四、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5
第一章 望诊 6
第一节 全身望诊 6
一、望神 6
二、望色 9
三、望形 12
四、望态 13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4
一、望头面 15
二、望五官 17
四、望躯体 22
三、望颈项 22
五、望肢体 24
六、望皮肤 26
七、望下窍 28
第三节 望排出物 29
一、望排出物的原理和意义 29
二、望排出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0
三、望排出物的内容 30
第四节 舌诊 33
一、舌的形态结构 33
二、望舌的原理 34
三、望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5
四、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36
五、舌诊的内容 37
六、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45
第一节 听声音 48
一、正常声音 48
第二章 闻诊 48
二、病变声音 49
第二节 嗅气味 52
一、病体气味 52
二、分泌物、排泄物气味 53
三、病室气味 53
第三章 问诊 55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55
一、问诊的地位及意义 55
二、问诊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55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56
一、一般情况 56
三、现病史 57
二、主诉 57
四、既往史 58
五、个人生活史 58
六、家族史 59
第三节 问现在症 59
一、问寒热 60
二、问汗 62
三、问疼痛 64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67
五、问饮食口味 71
六、问二便 74
七、问情绪 76
八、问睡眠 77
九、问妇女 78
十、问男子 80
十一、问小儿 81
第一节 脉诊 83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83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83
第四章 切诊 83
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85
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87
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93
六、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97
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98
第二节 按诊 100
一、按诊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100
二、按诊的内容 100
第五章 病性辨证 103
第一节 寒热辨证 103
二、热证 104
一、寒证 104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105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05
第二节 虚实辨证 107
一、虚证 108
二、实证 114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123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23
第六章 病位辨证 126
第一节 表里辨证 126
一、表证 126
二、里证 127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127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27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28
第二节 脏腑辨证 128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34
三、脾与胃病辨证 138
四、肝胆病辨证 144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49
六、脏腑兼证辨证 151
第三节 六经辨证 158
一、六经病证 158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方式 162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 162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 163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方式 165
第五节 三焦辨证 166
一、三焦辨证的概念 166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167
一、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169
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69
第七章 诊断与病案 169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整理 169
三、分析病情资料的一致性 170
第二节 辨证思维的方法与步骤 170
一、区别各种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合理选用适当的辨证方法 170
二、辨证的内容与步骤 171
三、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 172
四、辨证的具体要求 175
第三节 病案 175
一、病案的意义 175
二、病案的书写通则和标题名称 176
三、中医病案的书写格式 178
四、病案的种类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