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茅盾艺术美论 3
第一章 三段式衍进:艺术美本质论 3
第一节 人类艺术审美形态巡礼 3
第二节 美在主观:提倡新浪漫主义——诞生期(1919—1920) 16
第三节 美在客观:提倡自然主义——发展期(1921—1924) 28
第四节 美在主客观统一:提倡现实主义——成熟期(1925—1981) 45
第二章 “创造”与“和谐”:艺术美本体论 62
第一节 美是“创造” 63
第二节 美是“和谐” 82
第三章 崇高、悲剧、丑、喜剧:艺术美范畴论 91
第一节 茅盾的崇高观 92
第二节 茅盾的悲剧观 105
第三节 茅盾的丑论 114
第四节 茅盾的喜剧观 122
第四章 茅盾与中西文化及当代中国:艺术美现实论 128
第一节 茅盾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128
第二节 茅盾在当下中国的意义 140
中篇 茅盾艺术美感论 159
第五章 从“意绪”说到“醇酒”说:艺术美感本质论及其衍进 159
第一节 “意绪”说的提出——形成期(1919—1925) 160
第二节 长足的进步——发展期(1925—1931) 163
第三节 “醇酒”说的提出——成熟期(1932—1981) 170
第六章 寓理于情、理重于情:艺术美感心理论 177
第一节 先情后理、寓理于情:欣赏心理论 178
第二节 情理交融、理重于情:创作心理论 181
第三节 茅盾创作个性一瞥 191
第四节 茅盾创作心理论、创作个性的价值与影响 198
第一节 艺术家的“眼”与“手” 206
第七章 从“眼低手低”到“眼高手高”:艺术美感实践论 206
第二节 美感心理与艺术活动 210
第三节 美感心理与小说创作 222
下篇 茅盾门类艺术美学论 235
第八章 神的世界:神话美学论 235
第一节 幻想与现实:性质与特点 235
第二节 想象:幼稚与局限 240
第三节 神:人格化与象征体 249
第九章 人的世界:小说美学论 255
第一节 人生完整性:审美特质 255
第二节 形象塑造:审美手段 261
第三节 “做”:茅式创作论 267
第一节 诗的范围:“由宽而窄” 273
第十章 抒情与叙事:诗歌美学论 273
第二节 本质与职能:抒情与叙事 279
第三节 “想象”、“透视”与“把捉”:诗人才能 282
第十一章 幻象与史实:戏剧美学论 290
第一节 限制与超越:审美本质 290
第二节 整体与局部:京剧形式美 294
第三节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现实主义史剧论 297
第十二章 理性与性灵:散文美学论 308
第一节 重大轻小:题材与主题 308
第二节 重实轻虚:理性与性灵 314
参考文献 321
初版后记 329
再版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