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概述 1
第一章 行政区划 1
第一节 疆域演变 1
第二节 现代区划 2
第三节 县城公社 8
第二章 人口 24
第一节 历代人口 24
第二节 现代人口 24
第三章 自然地理 26
第一节 地貌地物 26
第二节 山脉水系 29
第三节 土壤 32
第四节 气候 35
第五节 自然资源 45
第六节 自然灾害 47
第二编 历史 53
第一章 沿革 53
第一节 先秦时期 53
第二节 秦汉时期 56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60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 62
第五节 宋西夏元时期 71
第六节 明清时期 73
第七节 民国时期 81
附 历代职官 88
第二章 盐业 96
第一节 汉代盐业 96
第二节 唐五代盐业 97
第三节 宋西夏元盐业 99
第四节 明代盐业 102
第五节 清代盐业 105
第六节 民国盐业 106
第七节 陕甘宁边区盐业 114
第八节 盐池移交 116
第三编 军事 120
第一章 历代军事 120
第一节 古代军事 120
第二节 民国军事 135
第三节 现代军事 139
第二章 古今战役选例 154
第一节 古战役 154
第二节 现代战役 161
第四编 革命斗争 168
第一章 土地革命 168
第一节 党在盐池县的早期活动 170
第二节 西征红军解放盐池 171
第三节 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73
第四节 党和政府的初期工作 174
第二章 抗日战争 180
第一节 党组织和政权的发展与巩固 180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83
第三节 整风运动 189
第四节 大生产运动 191
第五节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202
第六节 支援抗日战争 205
第三章 解放战争 208
第一节 二次土改 209
第二节 盐池第一次失陷与收复 211
第三节 盐池第二次失陷后的斗争 214
第四节 光复盐池 223
第五编 政治 231
第一章 党组织建设 231
第一节 历届党代会 232
第二节 机构和党员 234
第三节 人民武装 240
第四节 党校 242
第五节 群众团体 243
第六节 政协 252
第二章 政权建设 254
第一节 人大常委会 254
第二节 人民政府 261
第三节 民政工作 265
第四节 公检法机关 267
第三章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272
第一节 土地改革 272
第二节 抗美援朝 28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283
第四节 “三反”、“五反” 287
第五节 贯彻婚姻法 290
第六节 普选 29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 297
第一节 贯彻总路线 297
第二节 粮食统购统销………………………………………29?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302
第四节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6
第五节 “三反”、“双反” 310
第六节 审干和肃反 312
第五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15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315
第二节 贯彻总路线掀起大跃进 318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320
第四节 整风整社 巩固人民公社 324
第六章 国民经济调整 329
第一节 纠正“左”倾错误 战胜暂时困难 329
第二节 全党动员 大办农业 331
第三节 “五反”和“五反补课” 334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 337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 34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卫兵“造反” 346
第二节 联合夺权派性斗争 348
第三节 成立革命委员会 发行“红宝书” 351
第四节 清理阶级队伍 整党建党 353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355
第六节 干部下放劳动 358
第七节 “一打三反” 359
第八节 批林整风 批林批孔 360
第九节 反击“右倾翻案风” 36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63
第一节 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 363
第二节 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 366
第三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68
第四节 平反冤、假、错案 369
第六编 经济 375
第一章 农业 375
第一节 农业概况 375
第二节 农业机构 381
第三节 建国前农业生产 383
第四节 建国后农业生产 384
第五节 农民生活变化 407
第二章 畜牧业 410
第一节 畜牧业概况 410
第二节 畜牧业机构 412
第三节 解放前畜牧业生产 415
第四节 建国后畜牧业生产 415
第五节 群众放牧经验 433
第三章 林业 438
第一节 林业机构 438
第三节 建国后林业 441
第二节 建国前林业 441
第四章 水电 450
第一节 水电机构 450
第二节 建国后水利 452
第三节 建国后电力 462
第五章 副业 463
第一节 副业机构 463
第二节 副业资源和门路 463
第三节 副业生产 466
第六章 农业机械 471
第一节 农机机构 471
第二节 农机的发展 472
第三节 农机队伍 475
第七章 气象 479
第一节 县气象站 479
第二节 公社气象网点 480
第八章 工业 48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83
第二节 建国前工业 484
第三节 建国后工业 485
第四节 主要工业企业 503
第九章 交通运输 525
第一节 古代交通运输 525
第二节 建国前交通运输 540
第三节 建国后交通运输 540
第十章 邮电 549
第一节 古代驿道 549
第二节 建国前邮电 554
第三节 建国后邮电 555
第十一章 城镇建设 564
第一节 建国前城镇 564
第二节 建国后城镇 565
第十二章 财政 572
第一节 建国前财政 572
第二节 建国后财政 573
第十三章 税收 576
第一节 建国前税收 576
第二节 机构沿革 580
第三节 税收的作用 581
第四节 税制的改革 582
第十四章 金融 586
第一节 建国前金融 586
第二节 机构沿革 587
第三节 建国后金融 588
第十五章 粮食 599
第一节 粮食机构 599
第二节 粮库(站)建设 601
第三节 粮食加工 602
第四节 粮食政策 603
第十六章 商业 608
第一节 私营商业 608
第二节 外国洋行和七月会 628
第三节 国营商业 630
第十七章 供销 665
第一节 建国前供销合作社 665
第二节 建国后供销合作社 667
第十八章 工商管理 687
第一节 工商管理机构 687
第二节 工商管理的作用 688
第十九章 物资管理 693
第一节 物资管理机构 693
第二节 物资管理的作用 694
第一章 文化艺术 696
第一节 建国前文化艺术 696
第七编 文化 696
第二节 建国后文化艺术 697
第二章 教育 711
第一节 解放前的教育 711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期的教育 713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育 714
第三章 卫生 747
第一节 建国前的卫生 747
第二节 建国后的卫生 749
第三节 计划生育 771
第四章 体育 779
第一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 779
第二节 “文革”前体育活动 781
第三节 体育事业的新发展 786
第一节 科学技术简况 791
第五章 科学技术 791
第二节 科研活动及成果 795
第三节 科技外事往来 803
第六章 新闻广播 810
第一节 县广播站 810
第二节 有线广播 812
第三节 新闻通讯队伍 818
第四节 电视 819
第五节 报纸 820
第七章 艺文荟萃 822
第一节 古代散文 822
第二节 古代诗词 829
第三节 现代文艺 844
第四节 民间歌谣 850
第五节 民间传说 870
第一章 历史文物 889
第一节 秦汉文物 889
第八编 文物古迹 889
第二节 隋唐及宋夏文物 894
第三节 明清文物 896
第四节 碑刻 898
第二章 革命文物 905
第一节 革命烈士纪念塔 905
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文物 907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文物 910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文物 915
第三章 古迹 917
第一节 长城 917
第二节 城堡 924
第三节 盐池 926
第四节 其它 928
第九编 人物 929
第一章 传略 929
第二章 革命烈士 950
第三章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956
第一节 先进集体 956
第二节 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959
第十编 社会 967
第一章 民族信仰 967
第一节 民族 967
第二节 宗教信仰 967
第二章 风俗 974
第一节 回族风俗 974
第二节 汉族风俗 98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风 996
第四节 民间谚语 1003
附录 1014
一、大事年表 1014
二、编后 1024
三、编志机构及人员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