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1
前言 1
第一节 工业化——从传统到现代 2
1.1.1 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 2
1.霍夫曼工业化阶段划分法 3
2.钱纳里工业化阶段划分法 4
3.罗斯托工业化阶段划分法 5
4.联合国工业化阶段划分法 6
1.1.2 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 8
1.传统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9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 13
3.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 15
1.“城”与“市”的兴起 21
第二节 城市化——从被动到主动 21
1.2.1 工业化中的城市化发展 21
2.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22
1.2.2 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 24
1.城市化由被动到主动 24
2.城市化由传统到新型 31
3.新型城市化的催生 33
第二章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 35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催化新型城市化 36
2.1.1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模式的转变 36
1.工业化道路的改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 36
2.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呈现新特点 37
2.1.2 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38
1.新型工业化催化新型城市化理念 39
2.新型工业化以创新活化城市集聚功能 41
3.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地理空间优化和资源集约利用 42
4.新型工业化呼唤城市提供宜居宜业环境 43
第二节 新型城市化加速新型工业化 45
2.2.1 新型城市化促进新型工业化所需要素集聚 45
1.提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沃土 46
2.聚集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优势 47
2.2.2 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拉力 49
1.城市化经济成为工业化经济的推动力 50
2.全球化使城市拓展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视野 51
3.城市制度安排促进也制约着新型工业化 52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二元结构转化 54
2.3.1 城乡二元结构是现代化的瓶颈 55
1.二元结构与二元经济 55
2.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分析 58
3.实践探索的回顾与思考 59
2.3.2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二元结构转化 63
1.新型工业化有助于克服传统工业化带动力不强的问题 64
2.新型城市化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结构 75
3.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二元结构转换障碍 80
第三章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契合 83
第一节 社会信息化提升与区域现代化推进 84
3.1.1 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 84
1.信息化的内涵及发展 85
2.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 88
3.信息化与新型城市化 93
3.1.2 构建加快推进信息化的带动优势 103
1.美国政府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105
2.集聚和构建我国信息化的带动优势 113
3.增强我国信息化带动优势的路径探讨 116
第二节 产业集群化发展与空间合理化布局 123
3.2.1 产业集群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 124
1.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 136
2.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助于推进新型城市化 138
3.2.2 创造符合资源约束的综合投资成本优势 141
1.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142
2.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143
1.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 148
第三节 资源市场化配置与政府法制化监管 148
3.3.1 既要治理市场失灵也要克服政府失灵 148
2.政府干预也会失灵 150
3.3.2 健全制度安排,推动管理创新 154
1.推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三大措施 155
2.克服政府失灵的途径选择 156
第四节 资源集约化利用与要素最优化整合 159
3.4.1 非流动性资源与可流动性资源 159
1.非流动性资源的特征和作用 160
2.可流动性资源的集聚与辐射 163
3.4.2 资源集约利用与要素最优整合的路径选择 165
1.资源要素最优组合利用的理念和功能 165
2.用市场和法律法规调控资源的开发利用 167
3.创造宜居与宜业环境,协调城乡共同发展 168
第五节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人性化服务 169
3.5.1 产业形态与自然生态相协调 171
1.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与自然生态的协调 173
2.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对策措施 175
3.5.2 宜居环境与宜业环境相和谐 178
1.“宜居”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相和谐 178
2.实现宜居与宜业相协调的措施选择 181
第六节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集聚 184
3.6.1 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转移与集聚 184
1.城市和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 185
2.城镇化的产业调整与城镇建设 188
3.6.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189
1.城镇化过程要纳入工业化进程 190
2.城市与城镇和谐发展可提升综合承载力 194
第四章 案例——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助推器 197
4.1 历史进程 198
4.2 政策支持 209
4.3 体制创新 242
4.4 规划布局 251
4.5 资源利用 261
4.6 产业集聚 264
4.7 开发区再发展的现实课题 268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