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性质、分期和发展概况 1
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7
第一章 文学史概况 7
第一节 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7
第二节 创作综述 17
第二章 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 21
第一节 概述 21
第二节 赵树理的《三里湾》 23
第三节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 25
第四节 柳青的《创业史》 29
第三章 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 35
第一节 概述 35
第二节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37
第三节 吴强的《红日》 40
第四章 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 43
第一节 概述 43
第二节 梁斌的《红旗谱》 44
第三节 杨沫的《青春之歌》 50
第五章 主题与风格多样的短篇小说 53
第一节 概述 53
第二节 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55
第三节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 57
第六章 十七年的诗歌 60
第一节 概述 60
第二节 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64
第三节 郭小川的《祝酒歌》 66
第四节 闻捷的《吐鲁番情歌》 70
第七章 十七年的散文 73
第一节 概述 73
第二节 刘白羽的《长江三日》 75
第三节 杨朔的《雪浪花》 77
第四节 秦牧的《社稷坛抒情》 81
第八章 十七年的戏剧 84
第一节 概述 84
第二节 田汉的《关汉卿》 86
第九章 老舍的《茶馆》 93
第一节 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戏剧创作 93
第二节 《茶馆》的内容和人物 97
第三节 《茶馆》独特的戏剧艺术风格 101
第二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1966—1976) 107
第十章 文学史概况 107
第一节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及其反动性 107
第二节 “根本任务论”及“三突出原则”等创作理论 110
第三节 创作综述 112
第三编 新时期文学(1976— ) 121
第十一章 文学史概况 121
第一节 文艺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121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恢复及文学思想的多元化 124
第三节 创作综述 126
第十二章 新时期的长篇小说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古华的《芙蓉镇》 138
第三节 张炜的《古船》 142
第四节 陈忠实的《白鹿原》 145
第十三章 新时期的中篇小说(上) 150
第一节 概述 150
第二节 谌容的《人到中年》 154
第三节 路遥的《人生》 157
第四节 张贤亮的《绿化树》 160
第五节 张承志的《北方的河》 163
第六节 贾平凹的《腊月·正月》 166
第十四章 新时期的中篇小说(下) 168
第一节 韩少功的《爸爸爸》 168
第二节 莫言的《红高粱》 171
第三节 王安忆的《小鲍庄》 174
第四节 王朔的《动物凶猛》 178
第五节 余华的《现实一种》 181
第六节 池莉的《烦恼人生》 184
第十五章 新时期的短篇小说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第二节 铁凝的《哦,香雪》 191
第三节 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 194
第四节 汪曾祺的《受戒》 198
第五节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201
第十六章 王蒙的小说创作 206
第一节 王蒙的《春之声》及其新探索 206
第二节 《活动变人形》 212
第一节 概述 218
第十七章 新时期的诗歌 218
第二节 朦胧诗及其论争 221
第三节 舒婷的《思念》和《双桅船》 224
第四节 北岛的《回答》 226
第五节 顾城的《弧线》 228
第十八章 其他诗人 231
第一节 艾青的《光的赞歌》 231
第二节 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 233
第三节 “新生代”诗人 236
第十九章 新时期的散文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二节 巴金的《怀念萧珊》 245
第三节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247
第四节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249
第五节 黄宗英的《大雁情》 251
第六节 邓贤的《中国知青梦》 254
第七节 余秋雨的散文 255
第八节 学者散文 258
第二十章 新时期的戏剧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第二节 崔德志的《报春花》 264
第三节 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 267
第四节 刘锦云的《狗儿爷涅槃》 269
第五节 魏明伦的《潘金莲》 271
主要参考书目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