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机制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满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045578X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析了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 证明了建立健全治理机制的必要性。

1 导言 1

1.1 选题动机与研究的现实意义 1

1.1.1 公司治理以及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问题的重要性 1

1.1.2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对债权人权益保护问题的忽视 4

1.1.3 债权的特性与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的选择 7

1.1.4 对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忽视导致的问题 8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1.2.1 融资结构理论对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 13

1.2.2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研究 20

1.2.3 针对中国的研究及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22

1.3 研究的目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基本观点与结论 25

1.4 本书结构安排 26

1.4.1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26

1.4.2 研究方法 30

1.4.3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 31

1.4.4 研究的技术路线 33

2.1 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 34

2 基本理论: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效率 34

2.1.1 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 35

2.1.2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 37

2.2 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 38

2.3 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与效率度量 41

2.4 股权人的治理机制及其效率 43

3 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 47

3.1 概念界定: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与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 47

3.1.1 公司治理理论的传统观点及其缺陷 48

3.1.2 公司的融资结构及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 49

3.1.3 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 52

3.2 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结构效应与负债融资的股权结构效应的理论分析 53

3.2.1 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结构效应 53

3.2.2 负债融资的股权结构效应 56

3.3 负债融资的自由现金流效应的理论分析 58

3.3.1 自由现金流的定义 58

3.3.2 负债融资的自由现金流效应 60

3.4 负债融资工资和在职消费激励效应的理论分析 62

3.4.1 定义 62

3.4.2 理论分析 63

3.5 本章总结 66

4 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弱化与恶化的总体实证分析 67

4.1 相关研究文献的评述 67

4.2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的绩效 70

4.2.1 融资效率低下 70

4.2.2 股东权益失衡 78

4.2.3 大量非正常行为损害股东利益 80

4.3 不考虑环境因素时公司负债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 84

4.3.1 研究假设 84

4.3.2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及其计量 84

4.3.3 实证模型及分析结果 92

4.4 考虑环境因素时负债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 95

4.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建立 95

4.4.2 实证分析及结果 101

4.5 本章总结 107

5 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的分解与计量——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弱化与恶化的进一步实证 108

5.1 负债融资的股权结构效应的分解与计量——负债融资股权结构效应的弱化 108

5.1.1 文献回顾 108

5.1.2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置 109

5.1.3 相关分析及通径探求 110

5.1.4 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 115

5.1.5 结论、原因与对策的简短分析 117

5.2 负债融资的自由现金流效应的计量——负债融资自由现金流效应的弱化 119

5.2.1 文献回顾 119

5.2.2 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及其代理成本大量存在的实证检验 120

5.2.3 上市公司负债融资自由现金流效应的回归分析 127

5.2.4 结论与建议 128

5.3 负债融资工资和在职消费激励效应的计量与分解——负债融资工资和在职消费激励效应的弱化与恶化 130

5.3.1 相关分析与差异比较的参数及非参数检验 130

5.3.2 负债融资通过对高级管理人员工资和在职消费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绩效的激励效应作用机制 134

5.3.3 负债融资通过对高级管理人员工资和在职消费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绩效的激励效应通径分析 136

5.3.4 结论 137

5.4 本章总结 139

6 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弱化与恶化的原因及建立健全的债权治理机制的必要性 140

6.1 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弱化与恶化的表象:财务杠杆效应的恶化 140

6.2 预算软约束理论对企业低绩效和高负债并存的信贷扭曲膨胀的原因解释 142

6.2.1 软约束的一般内涵 142

6.2.2 无政府介入时的银行和企业间的信贷均衡 143

6.2.3 政府充当责任归属者时的信贷扭曲膨胀 145

6.2.4 结论 149

6.3 债权治理机制的弱化及其对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弱化与恶化的传导 149

6.3.1 债权人面临的代理成本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债权治理机制 149

6.3.2 中国公司负债的行政性与非理性及债权治理机制的弱化 164

6.3.3 债权治理机制弱化对中国公司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恶化的传导 166

6.4 中国债权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与健全债权治理机制的必要性 169

7 契约机制与债权人治理的契约安排 178

7.1.1 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的契约理论的演进 179

7.1 理论渊源与文献述评 179

7.1.2 证券设计理论——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的新思维 180

7.1.3 简评 182

7.2 契约制度安排下的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与债权人治理的理论分析 183

7.2.1 契约制度安排下的债权人权益保障机制 183

7.2.2 不完全合同下的债权人治理 186

7.3 基于债权人权益保护契约安排的一般内容 193

7.3.1 对债务风险的正确衡量 193

7.4 当前的债务契约设计问题 194

7.3.2 限制性条款的设计 194

7.3.3 对违约行为事后处理原则的确定 194

7.4.1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的契约行为 195

7.4.2 银行借款合同剖析 204

8 破产机制的健全与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应的优化 214

8.1 破产机制与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破产机制的重要性 215

8.2 上市公司破产机制实施状况及其效果的实证分析 216

8.3 阻碍上市公司破产机制实施的原因——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角度所作的分析 220

8.3.1 模型 221

8.3.2 破产与激励 224

8.3.3 模型的政策含义 228

8.4 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与企业债券融资——破产机制发挥公司治理效应的条件之一 229

8.4.1 资本市场发展的失衡及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的滞后 229

8.4.2 加快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 233

8.4.3 阻碍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的因素 236

8.4.4 加快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239

8.5 完善破产机制的相关对策 240

8.5.1 建立一个好的破产程序 240

8.5.2 进一步的相关体制改革 248

9 银行在发挥公司治理效应中的作用 250

9.1 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监控代理作用 251

9.1.1 金融中介理论的简短回顾 251

9.1.2 银行的监控代理及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252

9.2 银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国际实践的比较 257

9.2.1 美国的实践 257

9.2.2 德国的实践 259

9.2.3 日本的实践 260

9.2.4 效率比较 260

9.3 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62

9.3.1 重视银行作用的必要性 262

9.3.2 银行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及其完善 263

9.4 银行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银行自身的改革与素质的提高 266

9.4.1 银行介入公司治理的制约因素 267

9.4.2 银行的发展和改革 268

9.5 银行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二:企业信用水平的 269

普遍提高 269

9.5.1 信用的含义及对企业的重要性 269

9.5.2 企业信用管理的薄弱与企业信用的缺乏及其危害 270

9.5.3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及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272

10 结语 275

参考文献 278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