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政策 1
第一章 宏观经济与管理 1
一、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概念 1
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1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 1
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2
五、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
六、经济增长及增长源泉 3
七、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发展 6
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7
九、产业结构 7
十、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手段 9
十一、经济政策体系 9
十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1
十三、熟悉和掌握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对工程咨询工作的指导意义 15
三、现行管理中的投资分类 16
二、投资的决定 16
一、投资的概念 16
第二章 投资政策 16
四、投资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17
五、投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方式、手段 17
六、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 19
七、项目法人责任制 21
八、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 22
九、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25
十、建设工程合同制度 27
第三章 投资体制改革 28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8
二、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28
三、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31
四、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 33
五、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 34
二、产业政策的实施 37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内涵及原则 37
一、产业政策 37
第四章 产业政策 37
四、重点产业的确定 38
五、产业结构政策实施 39
六、外商投资产业政策 39
七、产业组织政策的含义 41
八、限制垄断,促进竞争 41
九、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42
十、扶植中小型企业发展 43
十一、产业技术发展战略方针、目标及原则 44
十二、重点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45
十三、我国产业技术政策措施 46
十四、经济区划和产业政策 46
十五、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49
第五章 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 51
一、中央银行 51
二、商业银行 52
三、政策性银行 54
四、证券机构 56
五、保险机构 58
六、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59
七、金融市场 61
八、债券市场 63
九、股票市场 65
十、期货市场 67
十二、货币政策概述 68
十三、货币政策目标 68
十一、保险市场 68
十四、货币政策工具 69
第六章 财政政策 71
一、国家预算 71
二、税收 74
三、财政支出 79
四、国债 80
五、国有资产 82
六、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 85
七、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85
八、财政政策的含义与分类 86
九、财政政策的功能 87
十、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88
十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88
第七章 其他管理政策 90
一、价格总水平及其调控 90
二、价格功能及价格合理化途径 92
三、政府对价格的管理 93
四、对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实行价格管制 94
五、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95
六、失业 96
七、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 97
八、社会保障 98
九、国际收支政策 98
十、对外贸易和贸易政策 98
十一、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99
十二、外汇管理 103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108
第一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108
第二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08
第二章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09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12
第二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4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 114
第一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14
第二节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114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 115
第四节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115
第三节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115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面貌 116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6
第二节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117
第三节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117
第四节 发展农村社会保障 117
第七章 培养新型农民 117
第一节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117
第八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118
第二节 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118
第三节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118
第九章 深化农村改革 119
第三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120
第十章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120
第一节 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 120
第二节 培育生物产业 120
第二节 提升汽车工业水平 121
第一节 振兴重大技术装备 121
第十一章 振兴装备制造业 121
第四节 发展新材料产业 121
第三节 推进航空航天产业 121
第三节 壮大船舶工业实力 122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122
第一节 有序发展煤炭 122
第二节 积极发展电力 122
第三节 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 123
第四节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123
第一节 优化发展冶金工业 124
第十三章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124
第二节 调整化学工业布局 125
第三节 促进建材建筑业健康发展 125
第十四章 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125
第一节 鼓励轻工业提高制造水平 126
第二节 鼓励纺织工业增加附加值 126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126
第一节 加快制造业信息化 126
第二节 深度开发信息资源 126
第三节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127
第四节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127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128
第十六章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128
第一节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128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129
第三节 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 129
第十七章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130
第五节 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 130
第四节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 130
第一节 提升商贸服务业 131
第二节 发展房地产业 131
第三节 大力发展旅游业 131
第四节 加强市政公用事业 131
第五节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132
第六节 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132
第十八章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132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33
第十九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33
第一节 推进西部大开发 133
第二节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134
第三节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134
第四节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135
第五节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135
第二十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136
第一节 优化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136
第六节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136
第二节 重点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137
第三节 限制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137
第四节 禁止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137
第五节 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137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138
第一节 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 138
第三节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139
第二节 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139
第四节 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140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41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141
第一节 节约能源 141
第二节 节约用水 141
第三节 节约土地 142
第四节 节约材料 142
第五节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142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143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143
第六节 强化促进节约的政策措施 143
第一节 加强水污染防治 144
第二节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144
第三节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144
第四节 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 144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145
第一节 加强水资源管理 145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146
第一节 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 146
第三节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146
第二节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146
第二节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147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48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148
第一节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148
第二节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148
第四节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49
第五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49
第三节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149
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150
第一节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150
第二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50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50
第四节 加大教育投入 151
第五节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51
第一节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152
第二节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52
第二十九章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152
第八篇 深化体制改革 154
第三十章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54
第一节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54
第二节 健全政府决策机制 154
第三节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155
第三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55
第一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55
第二节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155
第三十二章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156
第三节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156
第四节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56
第一节 完善财政体制 157
第二节 完善税收制度 157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157
第一节 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157
第二节 加快发展直接融资 158
第三节 健全金融调控机制 158
第四节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158
第二节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159
第三节 规范市场秩序 159
第三十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159
第一节 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 159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60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160
第一节 优化出口结构 160
第二节 积极扩大进口 160
第一节 引导外商投资方向 161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161
第四节 完善公平贸易政策 161
第三节 发展服务贸易 161
第二节 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162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162
第一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 162
第二节 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163
第十篇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64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164
第一节 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164
第二节 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和结构 164
第三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164
第四节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164
第五节 保障残疾人权益 165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65
第一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65
第二节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166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66
第四节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167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68
第一节 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168
第二节 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 168
第三节 加强中医药和医学科研工作 168
第五节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168
第四节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69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169
第一节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169
第四节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70
第二节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170
第三节 保障饮食和用药安全 170
第五节 强化应急体系建设 171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171
第一节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171
第二节 规范引导民间组织有序发展 171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71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73
第四十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73
第十一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73
第二节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174
第三节 加强廉政建设 174
第十二篇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75
第四十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75
第一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75
第二节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75
第三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76
第一节 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177
第十三篇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177
第四十五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177
第二节 调整优化国防科技工业 178
第三节 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178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179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179
第四十七章 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 180
第四十八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