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蒙昧主义再认识——关于知识的历史命运 2
一、蒙昧时代与蒙昧主义 2
二、“知识就是力量” 4
三、中国近代知识发展的多舛命运 7
四、蒙昧主义何以在革命的旗帜下一度泛滥成灾 11
第二篇 “书生岂止皮上毛”——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产生 18
一、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18
二、近代知识分子的产生与洋学堂的功过是非 21
三、为东方的亚当、夏娃重新填写“出生证” 31
1.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产生早于民族资产阶级 31
2.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于忧患与追求的历史大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参与政治的热情 32
3.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于各种新式学校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朝前意识 33
4.中国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社会总的状况,决定初生的近代知识分子处于软弱无力的社会地位 36
四、从康有为现象看近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40
1.由维新派旗手到保皇党领袖的康有为 40
2.“长慧烛天”、“琼花照世”的改革家梁启超 42
3.从弘扬新学到皈依旧学的思想家严复 44
4.撤离战场、退守书斋的国学大师章太炎 47
第三篇 思想自由与文化繁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示 53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53
二、“兼容并包”与思想自由 56
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 57
2.“兼容并包”不是只包新不包旧 63
3.李大钊、陈独秀谈:思想自由是社会发展之必需 65
三、“百家争鸣”年代的学术流派(上) 68
1.“科学救国”主义与科技工作者的爱国心 68
2.国粹主义与国学大师们的“复古”心态 72
3.“实验主义”与实验主义者的实验 76
四、“百家争鸣”年代的学术流派(下) 81
1.无政府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者的“互助公例”学说 81
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各种批评中前进 84
五、启蒙者的张扬与困惑 88
一、创造东方世纪神话的第一代革命知识分子 94
第四篇 “秀才造反”新识——四代革命知识分子分析 94
二、“文人武化”的第二代革命知识分子 98
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第三代革命知识分子 104
四、“第二条战线”主力军的第四代革命知识分子 113
第五篇 “多余的人”不多余——人文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 122
一、暴力革命的历史争论与革命年代知识分子的定位标准 122
二、自由主义者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132
三、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与贡献 137
四、从知识分子“边缘化”想到“鲁迅现象” 142
五、“中间路线”评说 147
第六篇 “政治是短暂的,而方程式是永恒的”——科技知识分子的评价问题 152
一、“政权决定一切”与“雷刚哲学” 152
二、20世纪前半期科技工作者的组织活动与历史贡献 155
三、民主革命年代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之路 162
第七篇 “知识分子必须永远严加管束”——“苏联文化模式”及其对中国党的影响 174
一、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与列宁的知识分子理论 174
二、斯大林与“苏联文化模式”的形成 181
三、“苏联文化模式”的三个特点 185
四、“苏联文化模式”与社会主义中国 190
第八篇 “老九不能走”——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文化战略问题 209
一、1949年以前中共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分析 209
二、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的几个问题 216
1.“灭资兴无”口号与文化批判 216
2.“皮毛理论”与思想改造运动 222
3.防止“和平演变”与文化领域的“反修防修” 227
三、社会主义的曲折与社会科学的误区 235
1.“真理标准”讨论引发的另一种思考 236
2.“康生现象”解析 242
3.“百家争鸣”与“保持一致” 247
第九篇 走进新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春天以及面对春天的感言 257
一、反思“文革”重知识,冲破“凡是”搞平反 257
二、新时期的知识分子理论、方针,在拨乱反正中形成 262
三、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若干思考 266
附录一:告别书 273
附录二:为留正气在人间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