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展望篇 1
我们的想法 我们的足迹 戴复东 3
同济建筑系的源与流 董鉴泓 7
建筑创作观念的变迁——兼评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几项建筑设计 莫天伟 11
花港拾遗 刘仲 14
怀念黄作燊教授 陈从周 17
怀念谭垣老师 吕典雅 朱谋隆 19
葛如亮的新乡土建筑 支文军 20
二、建筑教学篇 23
以环境观建立建筑设计教学新体系 卢济威 25
结合实际的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吴长福 执笔 28
设计约束条件与创造性思维的强化训练 王伯伟 32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随想 石永良 35
建筑学专业CAAD教学尝试 谢振宇 38
高年级室内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陈易 41
建筑画与建筑画教学刍议 阮忠 43
建立建筑构造课教学的新模式 刘昭如 45
三、建筑设计篇 51
三T——建筑创作的工具和文化体现 戴复东 53
建筑的价值体系与符号体系 郑时龄 56
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计划 赵秀恒 58
城市建筑环境中的意象问题 石永良 魏崴 徐风 张洛先 63
建筑与运动 董春方 72
目前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几个薄弱环节 龚华 77
适宜城市老人的户外环境研究 张剑敏 79
“何陋轩”答客问 冯纪忠 84
生态·文化·商业——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 卢济威 林缨 张力 86
同济大学逸夫楼(科学苑)创作 吴庐生 92
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中心区规划设计 刘云 钱锋 101
绍兴市环山河地区的设计与思考 朱谋隆 陆晓焜 110
银行营业厅环境设计研究 刘盛璜 吴京波 曲大勇 116
四、建筑历史篇 121
屈原·楚辞·自然 冯纪忠 123
上海建筑风格与上海文化 罗小未 131
日本东大寺复建与中国匠人陈和卿 路秉杰 143
论建筑伦理学的建构 沈福煦 147
梁冀园囿筑山情况试析 黄一如 150
中外古代建筑关系丛谈 常青 152
从第宅园林的发展看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的关系 李振宇 167
20世纪的中国建筑 吴光祖 173
五、建筑技术篇 177
中国建筑声学的过去和现在 王季卿 179
相关色温与照度 杨公侠 186
亮度分布对于视觉能力的影响 杨公侠 薛加勇 191
上海住宅热舒适环境改善和节能 宋德萱 195
居住环境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徐磊青 199
提升住宅的声环境品质 王季卿 205
空调噪声在高层住宅中的一种传播模式 蒋国荣 刘少瑜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