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 3
一、健康心理学的含义 3
第一篇 基本理论与研究 3
二、学科性质 4
三、学科产生的意义 4
第二节 健康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5
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7
一、心身医学 7
二、行为医学 8
三、医学心理学 9
一、心身相关问题的历史回顾与医学模式演变 10
第四节 健康心理学的由来与展望 10
二、健康心理学的产生 11
三、健康心理学的迅速发展 12
四、我国健康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4
五、健康心理学的未来与展望 16
第二章 健康的概念 19
第一节 健康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19
一、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健康的概念演变 19
二、健康的七维理论 20
三、整体健康 21
四、健康促进 21
五、健康与行为 22
第二节 健康的衡量 26
一、躯体健康 26
二、心理健康及维护 26
三、社会功能良好 31
第三节 健康与疾病的动态关系 32
一、疾病的概念 32
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33
三、健康的水平 35
第四节 亚健康状态 36
一、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36
二、亚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 36
三、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 37
四、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类型 38
五、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 38
六、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38
七、亚健康状态的危害 39
八、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原则 39
第三章 健康形成的基础 43
第一节 生物学基础 43
一、循环系统 43
二、呼吸系统 44
三、消化系统 45
四、泌尿系统 45
六、生殖系统 46
五、内分泌系统 46
七、神经系统 47
八、免疫系统 48
第二节 心理因素 50
一、情绪、情感因素 50
二、需要和动机 51
三、信念与价值观 52
四、人格特征 53
五、生活方式与健康 57
第三节 社会因素 60
一、自然环境 60
二、社会变迁 61
三、社会文化 63
四、人际关系 64
五、职业与工作 66
六、婚姻与家庭 67
第四章 健康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70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 70
一、科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70
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71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设计 72
一、研究思路 72
二、研究的几个要素 74
一、观察法 76
第三节 学科研究的具体方法 76
二、调查法 77
三、实验法 81
四、流行病学研究法 83
第四节 健康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86
一、研究中的“欺瞒”问题 86
二、研究可能给研究对象带来的危害 87
三、有关研究对象隐私的问题 88
第五章 应激与健康 90
第一节 应激及其来源 90
一、应激概念的演变 90
二、应激的双重作用 91
三、应激源——生活事件 92
第二节 应激的反应模式与应激理论 94
一、应激的反应模式 95
二、应激理论 97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102
一、心身疾病的早期研究 102
二、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104
三、常见心身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105
四、慢性应激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106
第四节 应激的控制与管理 107
一、应激与应对 107
二、应激的预防和缓解 111
第二篇 日常行为与健康 121
第六章 人格与健康 121
第一节 人格及人格特征 121
一、人格的涵义 121
二、人格结构与组成 122
三、人格特征与健康 123
第二节 人格理论与健康 126
一、精神分析论范式(psychoanalytic paradigm) 126
二、特质论范式(trait paradigm) 129
三、学习论范式(learning paradigm) 133
四、现象学范式(phenomenological paradigm) 135
第三节 A型行为模式与心脑血管病 140
一、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 140
二、A型行为模式与高血压 144
第四节 C型行为模式与癌症 145
一、C型行为模式与癌症的发生 145
二、压抑性格的相关研究 148
三、C型行为模式的心理调节 149
第五节 健康人格的培养 151
一、健康人格培养的基本观念 152
二、健康人格培养的具体措施 154
第一节 人类饮食行为特征 157
一、人类饮食行为刻有社会因素的烙印 157
第七章 饮食行为与健康 157
二、人类饮食行为受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158
三、人类饮食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158
第二节 饮食行为障碍 160
一、主要饮食行为障碍 160
二、饮食行为障碍形成的心理分析 161
第三节 饮食行为障碍的心理干预 163
一、认知疗法 164
二、行为干预 165
三、家庭治疗 165
一、肥胖症的定义 166
二、肥胖的诊断标准 166
第四节 肥胖症 166
三、肥胖症形成的因素 168
四、肥胖症的心理干预 170
第八章 睡眠行为与健康 172
第一节 人类睡眠行为的特征 172
一、睡眠的概念 172
二、睡眠周期 173
三、睡眠类型 173
四、睡眠质量 174
第二节 睡眠的功能 175
一、睡眠的功能 175
二、睡眠剥夺实验 176
一、睡眠各时相的生理特征 178
第三节 睡眠的发生与调控 178
二、睡眠发生的机制 180
三、睡眠机制学说 181
四、影响睡眠-觉醒节律变化的因素 183
第四节 梦与健康 184
一、梦的心理学解释 184
二、梦境机制的现代研究 185
三、做梦与智能活动 187
四、梦与健康 188
第五节 睡眠障碍及其干预 189
一、睡眠障碍 189
二、失眠 190
四、睡行症 192
三、嗜睡症 192
五、睡惊症 193
六、梦魇 194
第九章 性行为与健康 196
第一节 性行为的概述 196
一、人类性行为的基本特征 196
二、性的生物学基础与心身特点 197
第二节 人类性行为的发展及其特征 200
一、性心理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00
二、弗洛伊德心性发展学说 202
一、性教育 203
第三节 性教育与性健康 203
二、性健康 206
第四节 性功能障碍 207
一、定义与分类 207
二、临床常见类型 209
第五节 性心理障碍 213
一、性心理障碍的概述 213
二、性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和心理干预 215
第六节 性生活与性病 219
一、概述 219
二、性病流行特点 219
三、临床常见类型 220
第三篇 不适应性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229
第十章 成瘾行为与健康 229
第一节 成瘾行为概述 229
第二节 酗酒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干预 230
一、酗酒行为的心理社会原因 230
二、酗酒行为与酒依赖 231
三、酒瘾的危害 231
四、酗酒的心理行为干预 232
第三节 吸烟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干预 234
一、烟瘾的心理社会原因 234
二、吸烟的危害 236
三、烟瘾的心理行为干预 237
一、毒品的种类 238
第四节 吸毒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干预 238
二、吸毒成瘾的危害 239
三、吸毒的心理社会原因 240
四、吸毒的心理行为干预 241
第五节 赌博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干预 241
一、赌博行为问题 241
二、影响赌博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 242
三、病理性赌博 244
四、赌博的心理行为干预 244
一、网络成瘾的概述 245
第六节 网瘾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干预 245
二、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原因 246
三、网络成瘾对心身健康的危害 248
四、网络成瘾的心理行为干预 248
第十一章 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与干预 251
第一节 疼痛的意义 251
第二节 疼痛的特点与分类 252
一、疼痛的特点 252
二、疼痛的分类 252
第三节 疼痛理论 254
一、疼痛的周围神经机制 254
二、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 255
三、疼痛的机制 256
第四节 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 257
一、影响疼痛的主要心理因素 257
二、影响疼痛的主要社会因素 258
三、影响疼痛的其他因素 259
四、心因性疼痛 259
第五节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 260
一、概述 260
二、病理机制 261
三、慢性疼痛与抑郁症的相互关系 262
四、治疗 263
一、正常人群疼痛评价方法 264
第六节 疼痛的测量 264
二、疼痛的临床评价 265
第七节 疼痛的干预 268
一、止痛的涵义 268
二、基于生物因素的止痛技术 269
三、疼痛的心理干预与调节 271
四、社会文化因素的止痛手段 274
第十二章 患病过程中的健康心理学问题 276
第一节 疾病的认知与理解 276
一、患病行为与病人 276
二、病人角色 278
三、病人的权利和义务 279
四、病人角色行为适应对健康的影响 280
第二节 求医行为 281
一、求医行为的表现 281
二、影响求医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 281
第三节 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 283
一、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 283
二、病人的情绪特征 284
三、病人的意志行为特点 285
四、病人个性的改变 286
五、几种特殊病人的心理问题 286
第四节 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87
一、言语交流 288
二、非言语交流 290
第五节 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90
一、遵医行为的概念 290
二、遵医行为的研究 291
三、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291
四、促进医患沟通和减少不遵医行为 293
第四篇 群体心理卫生 299
第十三章 不同年龄群体的心理卫生 299
第一节 胚胎期的心理卫生 299
一、胎儿的心理发展 299
二、胎儿期心理卫生要点 300
第二节 儿童期心理卫生 302
一、儿童的心理发展 303
二、儿童期心理卫生研究 304
三、儿童期心理卫生要点 305
第三节 青春期心理卫生 306
一、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307
二、青春期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308
三、青春期心理卫生要点 309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310
第四节 青年期心理卫生 311
一、青年期的生理特征与生理发展 311
二、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发展 312
三、青年期心理卫生要点 314
四、青年期女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卫生 315
第五节 中年期心理卫生 316
一、中年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发展 316
二、中年人的心理问题 317
三、中年期的心理卫生要点 318
四、更年期及心理保健 318
第六节 老年期心理卫生 320
一、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321
二、老年期的主要心理问题 322
三、老年期的心理卫生要点 323
第一节 家庭心理卫生 327
一、家庭及健康家庭特点 327
第十四章 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卫生 327
二、夫妻情感及其培养 329
三、亲子关系及其培养 330
第二节 社区心理卫生 331
一、社区及社区心理卫生工作 331
二、社区心理卫生的现状 332
三、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一般措施 333
第三节 学校心理卫生 334
一、学生及教师心理卫生现状 334
二、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335
三、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原则 336
四、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337
五、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38
六、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措施 339
第四节 下岗人员的心理卫生 339
一、下岗人员与失业人员 339
二、下岗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 340
三、下岗人员的心理调适 341
第五节 白领人士的心理卫生 342
一、白领人士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 343
二、白领男士的心理压力 345
三、白领人士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346
第六节 军人的心理卫生 346
二、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347
一、军人心理健康的概念 347
第七节 大学生的心理卫生 350
一、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 350
二、大学生心理特点 351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52
四、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353
五、大学生心理卫生 354
第十五章 不同病人群体的心理卫生 356
第一节 慢性迁延性病人的心理卫生 356
一、慢性迁延性病人的心理特点 356
二、慢性迁延性病人的心理卫生 357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分期及心理特点 358
第二节 临终病人的心理卫生 358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卫生 360
第三节 癌症病人的心理卫生 361
一、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361
二、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 361
三、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和康复 363
第四节 自杀行为者的心理卫生 364
一、自杀行为的原因 364
二、自杀的心理过程 366
三、自杀行为的干预 367
第五节 SARS病人的心理卫生 368
一、SARS病人的心理发展阶段 368
二、SARS病人的心理特点 369
三、SARS病人的心理卫生 370
第五篇 健康心理学的应用 375
第十六章 健康心理评估 375
第一节 概述 375
一、健康心理评估的概念 375
二、健康心理评估方法 376
三、有关健康心理评估的统计学术语 377
四、健康测量的内容及方法 380
第二节 健康行为评估 381
一、对健康行为本身的评估 381
二、对健康行为心理的评估 385
二、主观幸福感评估 387
第三节 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评价 387
一、生活质量的评估 387
第四节 婴幼儿及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评估 389
一、智力评估 389
二、儿童气质评估 390
三、儿童抑郁量表 390
四、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390
五、绘人试验 391
六、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392
第五节 社会应激与社会支持评估 392
一、社会应激的评价 392
二、社会支持的评价 393
一、人格测验概述 396
第六节 人格评估 396
二、经典人格测验 398
第十七章 健康心理学的干预 406
第一节 现代健康心理学干预的主要理论与技术 406
一、短程心理动力疗法 406
二、行为疗法 408
三、认知疗法 412
四、森田疗法 416
第二节 健康心理学其他干预技术 420
一、安慰剂治疗 420
三、精神药物治疗 422
二、音乐治疗 422
第三节 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健康心理学干预 424
一、情志相胜心理疗法 425
二、气功疗法 426
三、针灸治疗 427
第四节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保健体系 428
一、健康促进 428
二、健康教育 431
三、健康保健体系 434
四、自我保健 438
英汉名词对照 442
参考文献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