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的伟大转折 1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1
第一章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 1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5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调整取得的成就显著 7
第二节 走向全面改革 9
一、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作用 9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具体化 11
三、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进一步促进全面改革 12
第三节 加快和深化改革 12
一、十三大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12
二、以改革总揽全局,在改革中推进经济建设 15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九年、是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 1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21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23
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25
四、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极端重要性 27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它的主要矛盾及中心任务 29
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特定的、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2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3
四、发展生产力与坚持改革的关系 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7
一、制定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导思想 37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 3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4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9
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49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 51
三、实行计划经济同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统一的 55
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57
五、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59
六、鼓励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 60
第二节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62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 63
二、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 67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 71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73
第三节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以及正确的分配政策 73
二、坚持按劳分配必然反对平均主义 7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 78
四、社会主义其他分配方式 80
第四章 经济发展战略及长期稳定发展经济的方针 83
第一节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 83
一、我国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的内容 83
二、十三大提出的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的特点 84
第二节 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第二步的奋斗目标及其战略 86
一、我国经济建设第二步的奋斗目标 86
二、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第二步奋斗目标的战略 89
第三节 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第二步奋斗目标的战略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 93
一、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 93
二、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 100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114
第四节 坚持长期稳定发展经济的方针 118
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国家安定团结,社会显著进步的基础 119
二、必须确定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121
三、注重经济效益是各项经济工作的根本方针 125
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 128
第五章 经济体制改革(上) 132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要求 132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32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136
三、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140
四、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当前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142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 144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 144
三、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145
二、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145
四、改革一切不符合商品经济运动内在规律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规章制度 147
第三节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 149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 149
二、增强企业活力的基本途径 151
三、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改变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 163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下) 179
第一节 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79
一、必须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79
二、改革价格体系 183
三、改革流通体制 189
四、改革外贸体制 195
五、改革物资体制 197
第二节 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 198
一、健全宏观经济调节体系 198
二、改革计划体制 202
三、改革财政税收制度 207
四、改革金融体制 211
五、改革投资体制 216
第三节 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 219
一、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219
二、教育体制改革 221
第七章 对外开放 225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25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225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28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形式 231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231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234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 239
第三节 中国应走国际大循环的发展道路 242
一、国际大循环发展战略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242
二、我国沿海地区首先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50
三、四川宜采取三级循环发展战略 254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57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257
二、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59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62
四、企业的政治体制改革 2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6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及作用 26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71
三、不断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