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概述 1
第一节 概念 1
第二节 历史沿革 2
一、中国古代调解制度 2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 5
三、行政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 6
四、司法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 8
五、国外调解制度 9
一、提出背景 13
第三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提出 13
二、发展过程 14
三、理论形成 16
第四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立论依据 19
第五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法律支撑 22
第六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理论基础 24
一、哲学基础 24
二、社会基础 25
三、法理基础 26
第七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27
一、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 27
二、“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29
一、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 30
二、重大的理论创新 30
第八节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价值评价 30
三、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的主要途径 31
四、和谐河北建设的重要内容 31
五、行政管理和司法工作的重大改革 31
二、人民调解特征 32
三、人民调解性质 32
四、人民调解原则 32
一、人民调解概念 32
第二章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之人民调解 32
五、人民调解范围 34
六、人民调解方针 34
七、人民调解任务 34
八、人民调解程序 36
九、人民调解组织 42
十、人民调解员 43
十一、人民调解协议 45
十二、人民调解标识 50
三、行政调解性质 51
二、行政调解特征 51
一、行政调解概念 51
第三章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之行政调解 51
四、行政调解原则 52
五、行政调解范围 54
六、行政调解类型 54
七、行政调解程序 57
第四章 “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之司法调解 59
一、司法调解概念 59
二、司法调解特征 59
三、司法调解性质 59
四、司法调解原则 60
五、司法调解范围 61
六、司法调解类型 62
七、司法调解程序 63
第五章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系与区别 66
第一节 三种调解的联系 66
第二节 三种调解的区别 67
第二编 构建实践 69
第一章 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基本要求 6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6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70
第三节 目标任务 71
第四节 工作重点 72
第五节 正确处理“三位”与“一体”的关系 73
第二章 树立“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基本理念 75
第一节 使和谐理念深入人心 75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76
第三节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78
第四节 增强调解意识 78
第五节 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调解工作 79
一、发展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 81
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工作 81
第三章 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职能作用 81
二、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域 82
三、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 83
四、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 84
五、增强人民调解法律效力 84
六、解决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和民调员报酬 85
第二节 加强和改进行政调解工作 86
一、转变执政理念 86
二、建立行政调解机构 87
三、规范行政调解程序 87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司法调解工作 88
四、提高行政调解效力 88
一、更新司法调解理念 89
二、贯彻司法调解原则 89
三、扩大司法调解范围 89
四、推行社会化司法调解机制 90
五、建立法庭巡回调解制度 90
第四章 发挥“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综合优势 91
第一节 发展和创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机制 91
一、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与配合 91
二、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与配合 95
三、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与配合 96
四、建立三种调解衔接结合的平台——乡镇、(街道)“三位一体”调解中心 97
第二节 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 98
一、群团组织调解 98
二、律师调解 98
三、仲裁调解 99
四、其他社会组织调解 99
第三节 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预防排查 100
一、加快发展,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100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0
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 100
一、预防工作走在前 101
四、继续实施“护城河工程” 101
第四节 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101
二、情、理、法并重妥善处置 102
第五节 积极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104
一、在解决问题上运用“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 104
二、在说服息诉罢访上借助“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 105
三、在做好缠访、越级进京访稳控工作上依靠“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 105
第五章 发挥“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服务大局的作用 107
第一节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 107
第二节 与开展平安建设相结合 108
第三节 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 109
第四节 与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 110
第六章 发挥职能部门在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 112
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112
第一节 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 112
第二节 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 114
第三节 发挥政府综合部门及重点部门的职能作用 115
第七章 发挥综治部门在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中的综合协调作用 117
第一节 综治部门的四个作用 117
第二节 综治部门的六项职能 118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 120
第一节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保障机制 120
第八章 发挥党委、政府在构建“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中的领导作用 120
二、建立工作协调领导机构 121
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21
第二节 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 122
一、坚持纠纷化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 122
二、坚持工作推动“条”、“块”结合的原则 122
三、实行责任分解 122
四、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 122
第三节 建立健全经费、人员保障机制 124
一、概念和特征 12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25
第一章 离婚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25
第三编 法律适用 125
三、离婚的条件 126
四、具体法律适用 127
第二章 收养或解除收养关系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34
一、概念和特征 134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34
三、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 135
四、具体法律适用 13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40
一、概念和特征 140
第三章 继承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40
三、法定继承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41
四、遗嘱继承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42
五、遗产处理的法律适用 143
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45
一、概念和特征 14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45
三、具体法律适用 146
一、概念和特征 148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48
第五章 医疗事故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48
三、具体法律适用 149
第六章 工伤事故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52
一、概念和特征 152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52
三、具体法律适用 153
第七章 建筑物、搁置物、悬挂物塌落损害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55
一、概念和特征 15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55
三、具体法律适用 15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57
一、概念和特征 157
第八章 动物致人损害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57
三、具体法律适用 158
第九章 不当得利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59
一、概念和特征 159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59
三、具体法律适用 160
第十章 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61
一、概念和特征 161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61
三、具体法律适用 162
第十一章 相邻关系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63
一、概念和特征 16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63
三、具体法律适用 164
第十二章 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66
一、概念和特征 16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66
三、具体法律适用 168
四、常见特殊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的具体法律适用 169
一、概念和特征 172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72
第十三章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72
三、具体法律适用 173
第十四章 房屋拆迁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76
一、概念和特征 17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76
三、具体法律适用 177
四、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的具体法律适用 178
第十五章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82
一、概念和特征 182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82
三、具体法律适用 183
第十六章 民间借贷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85
一、概念和特征 18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85
三、具体法律适用 185
第十七章 租赁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89
一、概念和特征 189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89
三、具体法律适用 190
第十八章 担保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193
一、概念和特征 19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93
三、具体法律适用 194
第十九章 保险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00
一、概念和特征 200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00
三、具体法律适用 201
第二十章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05
一、概念和特征 20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05
三、具体法律适用 20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12
一、概念和特征 212
第二十一章 种子质量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12
三、具体法律适用 213
第二十二章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17
一、概念和特征 21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17
三、具体法律适用 218
第二十三章 赠与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20
一、概念和特征 220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20
三、具体法律适用 221
一、概念和特征 223
第二十四章 承揽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2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24
三、具体法律适用 225
第二十五章 劳动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28
一、概念和特征 228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28
三、具体法律适用 229
第二十六章 雇佣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38
一、概念和特征 238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38
三、具体法律适用 239
第二十七章 联营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41
一、概念和特征 241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42
三、具体法律适用 243
第二十八章 合伙协议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47
一、概念和特征 24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47
三、具体法律适用 248
第二十九章 企业承包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52
一、概念和特征 252
三、具体法律适用 25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53
一、概念和特征 25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56
第三十章 企业租赁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56
三、具体法律适用 257
第三十一章 企业改制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61
一、概念和特征 261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61
三、具体法律适用 263
一、概念和特征 26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67
第三十二章 旅游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67
三、具体法律适用 268
第三十三章 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71
一、概念和特征 271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71
三、具体法律适用 272
第三十四章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75
一、概念和特征 27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75
三、具体法律适用 276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79
第三十五章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79
一、概念和特征 279
三、具体法律适用 280
第三十六章 客运合同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87
一、概念和特征 28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87
三、具体法律适用 288
第三十七章 悬赏广告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92
一、概念和特征 292
二、构成要件 292
四、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93
三、主要类型 293
五、具体法律适用 294
第三十八章 水利纠纷调解的法律适用 297
一、概念和特征 297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297
三、具体法律适用 298
第三十九章 治安行政调解的法律适用 301
一、概念和特征 301
二、构成要件 301
三、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302
四、具体法律适用 303
一、概念和特征 305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305
第四十章 刑事自诉案件调解的法律适用 305
三、具体法律适用 306
第四十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法律适用 309
一、概念和特征 309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309
三、具体法律适用 310
一、概念和特征 313
二、处理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313
第四十二章 执行和解案件的法律适用 313
三、具体法律适用 314
第四编 调解技巧 316
第一章 调解工作纪律 316
第二章 调解员素质 318
第三章 调解方法 320
一、确立调解目标 320
二、制定调解策略 320
三、讲究调解技巧 320
四、基层总结的调解方法 322
附一:党和国家领导人论调解 335
附录 335
附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354
附三: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 366
附四:有关法律法规选辑 37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37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节录) 372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节录) 37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 373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录) 373
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374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节录) 374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节录) 374
九、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节录) 379
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381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385
十二、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 387
十三、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390
附五:人民调解文书样式 398
附六:行政调解文书样式 403
附七:司法调解文书样式 405
后记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