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章 传统藏书文化史论 20
第一节 藏书家对图书馆学、目录学发展之贡献 20
一、藏书家是中国图书馆学的启蒙者和充实者 20
二、历代的藏书目录丰富了中国目录学 23
第二节 曾国藩的藏书思想与读书之道 26
一、藏书思想 27
二、读书之道 30
第二章 近代藏书文化史论 33
第一节 浙江汤氏臼丮宧和马氏智林图书馆藏书述略 33
一、汤氏与马氏藏书述略 33
二、汤氏与马氏藏书移藏广东 35
三、汤氏与马氏藏书举要 36
第二节 阅报机构: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前导 40
一、前导一:不取分文的开放 41
二、前导二:文献藏阅的复合 42
三、前导三:兴办主体的多元 44
四、前导四:革新思想的传播 45
第三节 近代图书馆学教育之初 50
一、国外图书馆学教育的兴起 51
二、国人对图书馆教育之始 53
三、借鉴美国图书馆学教育 56
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体系 58
第三章 现代图书馆事业史论 62
第一节 稽古以开新:古典与现代之间的袁同礼思想研究 62
一、宋明清藏书史的总结性研究催生了古典藏书机制的转换 62
二、古典目录学的研究启发了中国古典图书馆学的现代转型 67
三、重视文化古籍出版和研究队伍培养 76
四、推广现代服务技术和现代文献服务理念,开现代图书馆精神之先河 78
第二节 马宗荣的“创造世界共通的国际的图书馆学”理论构想评介 80
一、世界共通的国际的图书馆学理论构想的提出 81
二、从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实际入手,逐步实现其理论构想 82
第三节 论民国时期倡办小图书馆的思想与实践 89
一、倡办小图书馆的社会舆论 89
二、各地小图书馆的兴办与发展 92
三、小图书馆的研究 98
第四节 捐赠模式与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创设 102
一、以侨资为支撑的馆舍建设 102
二、以社会捐赠为特色的馆藏建设 105
第五节 论周美权的算学图书捐赠 108
一、生平概述 108
二、美权算学图书室 111
三、捐赠理念 113
第六节 徐特立的图书情怀 116
一、一贯重视学校的图书资料工作 116
二、深刻阐明图书资料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要作用 117
三、注重购置和珍藏图书资料 119
四、亲自编纂大量文献资料 120
五、科学的读书计划和方法 121
第四章 当代图书馆事业史论 123
第一节 大家风范 图人楷模 123
一、早年的图书馆工作 123
二、对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创建之功 125
三、社会活动方面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 127
第二节 欧美思想库与“中国学”文献国际交换史论 131
一、研究国外思想库的意义 131
二、欧美思想库的起源 132
三、我馆在交换工作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34
四、我馆国际交换的意义和途径 136
第三节 1971年“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影响分析 138
一、1966—1971年“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破坏 138
二、“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召开及与图书馆相关的内容 141
三、“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143
四、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历史意义探讨 146
第四节 芷兰斋书跋简论 149
一、详录名家题跋 150
二、订正前人讹误 151
三、提供学术线索和珍稀史料 152
四、多载名人逸闻掌故 156
第五节 浅谈以档案史料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史编纂 158
一、档案史料 158
二、口述史料 160
三、出版物史料 161
第五章 图书馆史通论 164
第一节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历史演进 164
一、古代图书馆 164
二、近代图书馆 166
三、现代图书馆 168
四、当代图书馆 172
五、图书馆社会存在价值及其社会角色 173
第二节 北京大学图书馆百年学术志(1898—1998) 175
一、清末民国的馆长带头治学 175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全馆上下的学术研究 178
三、学术研究的有组织开展进行 184
四、积极参加图书馆界各级学术组织并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188
第三节 “图书馆事业的历史与未来”学术研讨会综述 190
一、图书馆史研究的时代意义 191
二、学术论坛 192
三、会议总结与未来走向 196
第六章 图书馆史料论 200
第一节 《申报》视野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史料钩沉 200
一、国立罗斯福图书馆 200
二、鸿英图书馆 202
三、明复图书馆 203
四、中正图书馆 204
五、仙舟合作图书馆 205
六、相伯图书馆 206
七、湛恩图书馆 206
八、蔡元培图书馆 207
九、零散史料钩沉 208
第二节 图书馆学家洪有丰著述目录(初编) 210
一、个人撰述 212
二、来往通信 217
三、存目个人佚作与学术讲演 218
四、主编及主持领导的集体著述 220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史料的考疑订误 222
一、1980年代的考疑订误 223
二、1990年代以后的考疑订误 233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