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平静下面是激流 1
1.1.1 早期的收益确定 2
1.1.2 复式簿记时代的收益确定 3
1.1.3 工业时代的收益确定 4
1.1.4 20世纪30年代前后 5
1.1.5 最新发展 6
1.2 研究动机 8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10
2 收益确定:面对挑战亟须变革 13
2.1 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 14
2.1.1 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特点 14
2.1.2 传统收益确定的思想根源 19
2.2 收益表还有用吗? 22
2.2.1 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 22
2.2.2 会计收益在理论上的重要性 25
2.2.3 会计收益有用性的实证研究 28
2.2.4 我们的思考 30
2.3 挑战与改革 35
2.3.1 传统收益确定模式面临的挑战 35
2.3.2 财务业绩报告:势在必改 44
3 全面收益及其报告的理论基础 49
3.1 全面收益的涵义 50
3.1.1 全面收益的定义及特点 50
3.1.2 全面收益、净收益和盈利之间的关系 51
3.2 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 59
3.2.1 经济学理论 59
3.2.2 财务学理论 66
3.2.3 会计学理论 74
4 “第四财务报表”正在形成 80
4.1 英国:遥遥领先 81
4.1.1 ICAEW和ICAS的改革建议 81
4.1.2 ASB的改革行动 84
4.1.3 英国业绩报告改革的新动向 88
4.2 美国:姗姗来迟 89
4.2.1 ED 90
4.2.2 FAS 130 93
4.2.3 对FAS 130的几点评价 94
4.3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努力 97
4.4 现状与发展 100
4.4.1 改革的现状 100
4.4.2 未来的发展 102
5 全面收益会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106
5.1 全面收益确认的一般标准 107
5.1.1 谁是权益所有者? 108
5.1.2 形成全面收益的来源有哪些? 111
5.1.3 实现原则是确认收入和利得的合理依据吗? 113
5.1.4 突破实现原则是对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的否定吗? 117
5.1.5 如何理解稳健原则? 119
5.2 全面收益计量的理论探讨 121
5.2.1 关于现行价值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122
5.2.2 现行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 125
5.2.3 资本保持与全面收益计量 128
5.3 全面收益确定的基本观点 130
5.3.1 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之关系 130
5.3.2 全面收益确定的基本观点 132
5.4 改进全面收益报告 135
5.4.1 改进全面收益报告的内容 135
5.4.2 改进全面收益报告的方式 137
6 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适用性研究 143
6.1 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143
6.1.1 我国收益确定的特点 143
6.1.2 “一次性收益”问题剖析 145
6.1.3 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148
6.2 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思路 151
6.2.1 满足使用者决策需要是我国业绩报告改革的方向 151
6.2.2 完善全面收益报告的外部环境 152
6.2.3 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循序渐进,分阶段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155
附录1 全面收益报告方式与分析师估价的实证研究 157
附录2 报告财务业绩(征求意见稿)G4+1 163
主要参考文献 191
致谢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