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971
第二十一章 行政契约 971
第一节 行政契约存在之必然及其在各国的理论与实践 972
一、行政契约理论之争 972
二、行政契约——现代行政发展之必然 975
三、行政契约在各国的理论与实践 980
第二节 行政契约的概念及特征 987
一、行政契约是一种行政性(或公法上的)契约行为 988
二、行政契约是一种借助契约手段实现行政目标的行政行为 996
三、行政契约是一种具有浓厚“纵向”色彩的法律行为 1000
第三节 行政契约的分类及形式 1002
一、西方国家行政契约的分类及形式 1002
二、我国行政契约的分类及形式 1006
三、几种特殊的行政契约 1010
第四节 行政契约的缔结、履行及救济 1018
一、行政契约的缔结 1020
二、行政契约的履行 1022
三、行政契约的救济 1028
第二十二章 行政规划 1033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1034
一、行政规划的概念 1034
二、行政规划的特征 1038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分类与性质 1041
一、行政规划的分类 1041
二、行政规划的性质 1044
一、行政规划的历史背景 1046
第三节 行政规划的历史背景及其功能 1046
二、行政规划的功能 1047
第四节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规划法制化概况 1049
一、行政规划与法治主义 1049
二、行政规划的立法模式 1050
三、行政规划制定程序及其法律效果 1052
四、行政规划的实施、变更及废止 1054
五、行政规划的法律救济 1055
第五节 我国行政规划法制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057
一、我国行政规划法的现状梳理及其分析 1057
二、我国行政规划法制化涉及的主要问题 1060
三、我国行政规划法制化的若干对策 1063
第二十三章 行政事实行为 1070
一、事实行为在两大法系的不同境遇 1071
第一节 行政事实行为研究概述 1071
二、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对象的事实行为 1072
三、我国内地行政法学对行政事实行为的研究概况 1073
第二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行政事实行为 1075
一、法国 1075
二、德国 1076
三、日本 1077
四、我国台湾地区 1078
五、我国内地 1080
第三节 行政事实行为界定的前提——法律行为的确切内涵 1084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1084
二、行政(法律)行为对民事法律行为实质内涵的吸收 1084
坚持实例 1087
三、法律行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行政行为理论的 1087
第四节 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 1088
一、相关部门法学对事实行为的界定 1088
二、界定行政事实行为须考虑的因素 1089
三、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 1091
第五节 行政事实行为的分类 1094
一、权力性事实行为 1095
二、非权力性事实行为 1097
第六节 行政事实行为与依法行政 1098
一、行政活动须受法律支配 1098
二、行政事实行为与法律规制 1098
三、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 1099
第二十四章 行政裁决 1103
第一节 行政裁决概况 1104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 1104
二、行政裁决的特征 1106
三、行政裁决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1107
四、行政裁决的种类 1110
五、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 1113
第二节 国外与行政裁决相关制度介绍 1114
一、英国的行政裁判所 1115
二、美国的行政裁决制度 1118
三、日本的当事人争讼 1122
第三节 行政裁决程序 1124
一、行政裁决程序概说 1124
二、行政裁决案件的申请和立案 1127
三、行政裁决案件的审查 1128
四、行政裁决案件的调解和裁决 1131
五、行政裁决的执行 1132
第四节 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 1133
一、行政裁决诉讼的性质 1133
二、行政裁决接受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35
三、行政裁决司法审查的内容 1137
四、行政裁决司法审查的裁判 1141
第二十五章 行政指导 1145
第一节 行政指导的法律定性 1148
一、两个方向的理论选择 1148
二、代表性定性理论 1153
三、行政指导应属非强制性行政行为 1158
第二节 行政指导的构成要件 1168
一、行为目的 1169
二、行为依据 1173
三、行为主体 1175
四、行为方式 1180
五、诱导利益 1184
第三节 行政指导的功能 1188
一、抑制、助成与协调 1188
二、通过积极行政弥补立法空白 1189
三、节约行政成本、节减交易费用 1191
四、推动行政法律关系的民主化与理性化 1192
第四节 行政指导的合法性危机 1194
一、行政指导的行为依据普遍不足 1194
二、行政指导内容的含糊不清 1196
三、行政指导决策程序的不透明 1197
四、对行政指导的监督救济乏力 1199
第五节 行政指导的法治化 1201
一、行政指导应遵循行政法治原则 1201
二、行政指导程序的法定化 1204
三、完善行政指导权利救济制度 1210
第四编 行政程序 1219
第二十六章 行政程序与行政程序法 1219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的本质 1221
一、从行政程序法现行的定义说起 1221
二、行政程序法现行定义存在的问题 1222
三、怎样理解行政程序法的“程序” 1223
四、给法律意义上的程序下一个新的定义 1225
五、给出行政程序法的一个新的定义 1229
六、关于行政程序法的本质 1230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的价值 1234
一、对行政程序法价值的现行看法 1235
二、对两种价值观的简要评说 1236
三、实体究竟是什么 1236
四、程序与实体的关系 1238
五、程序“服务价值说”的错误 1241
六、程序的独立价值 1243
七、行政程序法的独立价值 1250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方法 1252
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矛盾 1253
二、对行政程序法基本矛盾的进一步分析 1258
三、平衡是解决行政程序法基本矛盾的总方法 1261
四、平衡行政程序法基本矛盾的具体方法 1264
第二十七章 行政程序法的变迁 1269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变迁的历史 1270
一、行政程序法变迁的历史阶段 1270
二、行政程序法的法典化 1275
三、行政程序法变迁的历史动力 1279
第二节 外国行政程序法的变迁 1281
一、奥地利行政程序法 1281
二、美国行政程序法的变迁 1282
三、德国行政程序法的变迁 1284
四、日本行政程序法的变迁 1286
第三节 中国行政程序法的变迁 1287
一、澳门地区行政程序法的变迁 1287
二、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的变迁 1288
三、中国内地行政程序法的变迁 1290
第二十八章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 1294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概述 1295
一、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界说 1295
二、现有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之评述 1296
三、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之确立 1298
第二节 行政公开原则 1299
一、行政公开的蕴意 1299
二、行政公开原则确立的社会背景 1301
三、行政公开的基本内容 1303
四、行政公开原则支持的法律制度 1305
第三节 行政公正原则 1310
一、行政公正的蕴意 1310
二、行政公正原则确立的社会背景 1313
三、行政公正原则的基本内容 1316
四、行政公正原则所支撑的基本制度 1320
第四节 行政参与原则 1324
一、行政程序参与界说 1324
二、行政程序参与权的基本内容 1328
三、行政程序参与权的保障 1334
第二十九章 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 1337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概述 1338
一、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界说 1338
二、现有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之评述 1338
三、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之确立 1340
第二节 行政管辖制度 1340
一、行政管辖权的界说 1340
二、行政管辖权的内容 1344
三、行政管辖权的冲突及其解决 1348
第三节 行政回避制度 1351
一、行政回避何以重要 1351
二、行政回避的基本内容 1353
三、我国行政回避制度之检视 1359
第四节 行政程序的证据 1362
一、证据及其合法性 1362
二、法律程序与证据 1365
三、中国行政程序中的证据制度 1368
第五节 行政告知制度 1373
一、行政行为告知的释义 1373
二、行政行为告知的合法要件 1375
三、行政行为告知的基本内容 1378
四、行政行为告知的瑕疵及其法律救济 1381
第六节 说明理由制度 1385
一、行政行为说明理由界说 1385
二、行政行为说明理由的依据 1389
三、行政行为说明理由的内容及其规则 1391
四、不说明或错误说明理由的行政行为效力 1396
第三十章 行政听证 1399
第一节 行政听证概述 1400
一、行政听证的含义 1400
二、行政听证的种类 1401
三、行政听证的功能 1403
第二节 外国行政正式听证 1405
一、适用范围 1405
二、正式听证程序主体 1407
三、正式听证程序的初步措施 1411
四、正式听证程序进行中的几个问题 1413
五、决定的作出 1418
第三节 中国行政正式听证 1419
一、中国行政正式听证制度概况 1419
二、行政决策正式听证 1424
三、行政决定正式听证 1436
第四节 行政非正式听证 1446
一、外国行政非正式听证 1446
二、中国行政非正式听证 1449
第三十一章 政府信息公开 1453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概述 1454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界定及其宪法基础 1454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 1456
三、政府信息公开立法 1461
一、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公开内容的规定 1465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1465
二、国内对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规定 1469
三、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立法建议 1472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 1475
一、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概述 1475
二、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体系构成 1476
三、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适用情形 1481
第四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 1486
一、国外信息公开立法关于公开程序的规定 1486
二、国内地方立法中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程序的规定 1492
三、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应考虑的问题 1493
一、现有法律救济模式在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上的适用局限 1499
第五节 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法律救济 1499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法律救济方式的更新 1512
第五编 行政监督与行政救济法 1519
第三十二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1519
第一节 违法行政行为 1520
一、违法行政行为概述 1520
二、行政主体违法 1523
三、行政超越职权 1525
四、行政滥用职权 1529
五、行政不作为违法 1536
六、行政行为内容违法 1538
七、违反法定(行政)程序 1539
八、事实问题瑕疵 1543
九、行政适法错误 1548
第二节 行政法律责任 1556
一、行政法律责任的定位 1556
二、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566
三、行政法律责任的责任形式 1579
第三十三章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1583
第一节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的理论 1584
一、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的宪政理论 1584
二、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监督关系 1591
三、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监督的必要性 1591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方式 1594
一、对政府工作的宏观监督 1594
二、对政府财政的监督 1597
三、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1601
四、对行政责任的监督 1604
五、对政府工作的评议 1608
六、行政行为的违宪监督 1611
七、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1613
八、对政府的人事监督 1615
第三节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监督的评述 1617
一、对人大监督争论的焦点和主要问题 1617
二、对监督现状的评述 1620
三、改革权力机关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建议 1624
第三十四章 行政系统监督 1630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 1631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 1631
二、行政监督的特点 1634
三、行政监督的主要类型 1635
四、行政监督的法律体系 1637
五、外国行政监督 1639
第二节 行政层级监督 1641
一、行政层级监督概述 1641
二、行政层级监督的体制与权限 1643
三、行政层级监督的制度及其措施 1644
四、行政层级监督的法律体系及其完善 1646
第三节 行政监察 1647
一、行政监察概述 1647
二、行政监察的原则 1650
三、行政监察的体制 1652
四、行政监察的对象及其职责与权限 1654
五、行政监察程序 1660
第四节 审计监督 1663
一、审计监督概述 1663
二、审计监督的体制 1666
三、审计机关的职责与权限 1668
四、审计程序 1670
五、审计法律责任 1673
第三十五章 行政复议 1675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要 1677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1677
二、行政复议的性质 1677
三、行政复议的功能 1679
第二节 行政复议制度中外比较 1680
一、英国的行政复议制度 1680
四、行政复议的优势 1680
二、美国的行政复议制度 1683
三、法国的行政复议制度 1684
四、德国的行政复议制度 1688
五、日本的行政复议制度 1694
六、中国台湾地区行政复议制度 1702
七、我国行政复议法的发展历程 1711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718
一、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概念 1718
二、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特征 1719
三、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作用 1719
四、行政复议基本原则的范围 1720
五、行政复议的一般原则 1722
六、行政复议的特有原则 1726
七、行政复议制度的原则体系 1731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 1733
一、行政复议范围概述 1733
二、《行政复议法》的规定 1734
三、对行政复议范围的理解 1735
第五节 行政复议的管辖 1739
一、一般地域管辖 1740
二、特殊地域管辖 1740
三、转送管辖 1740
四、指定管辖 1741
第六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 1741
一、行政复议申请人 1741
四、行政复议代理人 1742
三、行政复议第三人 1742
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1742
第七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 1743
一、申请 1743
二、受理 1743
三、审理 1744
四、决定 1745
第三十六章 行政诉讼 1748
第一节 行政诉讼概述 1749
一、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 1750
二、行政诉讼与行政裁判 1751
三、行政诉讼与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 1751
一、行政诉讼目的界说 1752
第二节 行政诉讼目的探讨 1752
二、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1753
三、权利救济说、行政法治维持说与纠纷解决说 1754
四、多元目的的选择 1756
五、我国行政诉讼目的之简单评判 1758
第三节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重构 1759
一、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界定 1760
二、合法性审查原则 1762
三、有限度职权主义原则 1766
第四节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分析 1771
一、长久困扰我国法学界的受案范围 1771
二、症结之所在 1774
三、受案范围特殊性的限度 1777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1780
第五节 行政诉讼原被告研究 1780
二、我国行政诉讼被告反思 1787
第六节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析 1793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 1793
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确定 1795
三、行政机关举证的要求 1801
第七节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分析 1802
一、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特点 1803
二、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律适用存在问题 1804
三、行政诉讼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 1807
第八节 行政诉讼审查强度初论 1808
一、行政诉讼审查强度的意义 1808
二、行政诉讼审查强度与受案范围的关联 1810
三、研究行政诉讼审查强度的意义 1811
四、两类不同的行政诉讼审查强度模式 1812
五、在我国有待深入的课题 1815
第九节 行政诉讼判决研究 1816
一、履行判决分析 1816
二、变更判决的完善 1823
第三十七章 国家赔偿 1827
第一节 国家赔偿概述 1828
一、国家赔偿的概念 1828
二、国家赔偿责任的历史 1829
三、国家赔偿的基础理论 1832
四、国家赔偿法 1833
第二节 国家赔偿范围 1836
一、国家赔偿范围 1836
二、国外的国家赔偿范围 1841
三、问题与建议 1843
第三节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1845
一、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1845
二、外国制度中的归责原则 1847
三、问题和建议 1850
第四节 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 1852
一、国家赔偿责任构成的概念 1852
二、主体要件 1853
三、行为要件 1854
四、结果要件 1857
五、因果关系要件 1858
一、国家赔偿标准的概念 1859
第五节 国家赔偿标准 1859
二、我国国家损害赔偿的标准 1861
三、外国国家赔偿标准 1865
四、问题与建议 1867
第六节 国家赔偿的程序 1869
一、行政赔偿程序 1869
二、刑事赔偿程序 1874
第三十八章 行政上之损失补偿 1878
第一节 行政补偿的概念 1880
一、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 1880
二、征用补偿 1882
三、其他特别牺牲补偿 1887
四、社会补偿 1888
五、行政补偿概念 1888
第二节 行政补偿的范围 1889
一、范围概说 1890
二、特别牺牲补偿 1892
三、社会补偿 1895
四、我国行政补偿范围的现状与问题 1896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宪法基础和依据 1905
一、外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宪法基础和依据 1905
二、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宪法基础和依据 1906
第四节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1907
一、关于行政补偿理论基础的几种主要学说 1907
二、我国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 1910
第五节 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 1913
一、外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立法实践 1913
二、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立法实践 1914
一、行政补偿方式概述 1917
第六节 行政补偿方式 1917
二、我国行政补偿的方式 1919
第七节 行政补偿的标准 1920
一、国外行政补偿的标准 1920
二、我国行政补偿的标准 1922
三、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标准的思考 1923
第八节 行政补偿程序 1924
一、行政补偿程序概述 1924
二、行政补偿的一般程序 1925
第九节 行政补偿诉讼 1927
一、行政补偿诉讼概述 1927
二、健全行政补偿诉讼的途径 1928
后记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