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上 表现和存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新和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1049367
  • 页数:7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它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现代语文教育作了全面的颠覆与重构,在人本主义教育、素质教育语境下,建立了视野宏阔、思路独特、持论深刻的一套中学“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话语体系。

上卷:语文教育原理论绪论 语文:人的确证  3

第一章 语文教育:走向表现与存在  16

一 语文的革命:言语生命论转向  17

二 范式的诠释:生活、阅读本位  28

三 现代语文教育范式批判  41

四 表现本位的理性崛起  51

五 语文之醇境:引领言语人生  59

六 语文之化境:诗意地安居  65

七 语文之使命:生命的表现与存在  82

八 生命之维: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学纲要  98

第二章 语文之蔽:“工具论”和人文论  104

一 “工具论”的历史渊源  106

二 语言不是“工具”而是本体  111

三 言语表现:主体的突围  118

四 符号动物的悖论:规范与反规范  125

五 人文性是人文学科的共性  130

六 言语性才是语文学科的种差  135

七 言语:人文与存在的家  139

第三章 陈旧的新陷阱:“语感中心说” 144

一 能力的“发现”:“语感中心说”的兴起  145

二 语感论、言语论:实用论、“工具论”的翻版  151

三 误区之一:抽象语感论  157

四 误区之二:语感图式目的论  165

五 误区之三:阅读语感论  168

第四章 归化和异化:寻找语文之途  176

一 为修己:有德者言可不学而能  177

二 为功名:修身以求进也  183

三 为生活:供谋生应世之要需  188

四 知识本位:“双基”与训练转化论  193

五 能力本位:从语言到言语  198

六 素养本位:从言语到语文素养  215

七 存在本位:引领诗意的言语人生  224

第五章 言语生命动力学:我写故我存  234

一 动力的缺失是根本性的缺失  235

二 动力学视阈:精神性、智能性、生命性  240

三 当代言语动机论:言语动机和动机系统  257

四 应试与“应世”:“人”的缺席  262

五 “不朽”论的存在性价值  267

六 “我写故我存”的当代动机论  269

七 人类学哲学思考:人是写作的动物  281

八 自救和自娱:战胜并享受孤独  287

九 存在性动机论:选择言说是人生之至幸  297

第六章 言语人格:超越生存性与功利性  304

一 分裂人格与理想人格的对峙  305

二 言语操守:呼唤真人格、真情性  309

三 言语人格:俳优人格与良史人格  316

四 言语表现:为分数,抑或为生命的表达  325

五 荣誉和金钱不可能在同一个钱袋里找到  328

六 宁静淡泊,学而优不仕  333

七 从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开始  340

八 语文教师:具有言语人格魅力的人  344

第七章 教学主体论:主体间言语生命的互助  351

一 “三主说”的涵义及其思想渊源  352

二 对“三主说”非逻辑思维的批判  357

三 判据失误:“学生主体说”“教师主体说”   362

四 “互为主客体说”“轮流主客体说”等的局限  367

五 “复合主体说”:摆脱师生“主、客”思维  372

六 超越传统视界:作为亚主体的师生的存在  379

七 唯真理是从:质疑“平等者中的首席” 384

八 教育的归宿:师生共同发展  389

第八章 师生关系:言语生命的存续与默契  395

一 师生主体间性:言语生命的存续  396

二 “主导说”:师道尊严、教师中心的呓语  400

三 “非指导性”:传统强势教师的退隐  408

四 言语生命互动形态:对话、隐对话和潜对话  419

五 对话方式:逻辑、隐喻和感应  427

第九章 表现论阅读视界:解释学之吸纳与反思  434

一 作者理论: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435

二 从作者崇拜到体验作者的言语生命状态和动机  444

三 文本理论:哈姆雷特是剧本中的哈姆雷特  457

四 从就文论文到感悟言语创新和言语个性  469

五 读者理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82

六 从读者介入解读到读者言语生命意欲的扩张  494

七 解构批评:哈姆雷特不再是哈姆雷特  502

八 亲近误读:读、写血肉相连的生命体验  511

第十章 读、写新观念:写作高于阅读  518

一 历史语境中的两极:以读代写和为写择读  519

二 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现实困境  523

三 “产出性”高于“非产出性” 527

四 习作的语意及其行为暗示  530

五 言说是金,让心灵欢歌  534

第十一章 说、写新观念:书面语重于口语  539

一 表现本位溯源:说、写的联姻  540

二 说、写相关与说、写异同的体认  545

三 写作优先:并重中的倾斜  550

四 “写话”观念与实践的失误  556

五 写、说彬彬:表现本位的理想  560

第十二章 言语创造力:依存于存在的生命  564

一 言语创新教育的两种观念性偏颇  565

二 传统借鉴、创新观的悖论  567

三 智力不等于言语创造力  571

四 言语创造力有赖于语文素养  575

五 创造的本质是创造的性格和人格  578

六 创造力寓于存在的生活方式  582

第十三章 言语想像力:诗意生命的馈赠  596

一 想像力可以培养吗? 598

二 童心是想像和幻想的栖息地  609

三 想像力是智慧的特殊体现  612

四 人和世界的对话与融通  620

五 追求物外之物、无理之理  626

六 根源于诗意生命和游戏精神  634

第十四章 教育科研:教师诗意人生的呈现  640

一 教师的存在:建构教育精神  641

二 思想在场:走向建言立说  646

三 关注问题状况:使不成问题的成问题  654

四 论文常规:学术研究的平台  659

五 学会证伪:寻找永远的黑天鹅 680

六 由“学”到“识”:为思想自由奠基  686

七 学风:学问即目的  693

八 生命留痕:升起精神的太阳  698

下卷:语文教学实践论绪论 牧养言语生命的“野性” 703

第一章 语文教师:言语生命意识的传递者  719

一 文字情缘:言语生命的接力  720

二 独特感悟:抵达心灵深处的呼唤  731

三 将生命之作奉献给新的言语生命  742

四 言语生命田园的养护者、守望者  750

第二章 教学目的:存养言语生命和言说素养  762

一 “语文”的无奈:言说不是“教”会的  763

二 从自发到自觉: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言语动机  768

三 言说:最佳的生命存养和修为方式  776

四 开发潜能:所有的孩子都是言语天才  787

五 陶铸言语人格:告别虚伪  798

六 语感:在三维中感受语言和言语  812

七 沉潜于读写:做懂得言语廉耻的人  825

第三章 动力指向:言语生命的鼓荡和激扬  837

一 为言语生命、精神生命培元立本  838

二 呵护言语心智的成长  848

三 辞章之文,还是学问之文、道之文  855

四 言语意识:归根结底靠自悟  864

五 走向真表现、走近读者  876

六 敞开自我:把言说交付流通  886

第四章 言语教学法:贵“无”,抑或尚“有” 905

一 教学三境界:无、有无之间、有  905

二 回归与超越:母语化、汉语化与全球化  908

三 贵“无”:养护心灵、自求得之的人化教学  917

四 尚“有”:训练为主的“反生命”教学  942

五 联络与设计:听、读、说、写一体化、生活化  952

六 教法之理想:“无”中生有、多元启悟  962

第五章 表现与存在:触摸言语生命的体温  973

一 “写话”观念的走偏和说、写结合的重新发现  975

二 学习通过写作:超越实用化认知  986

三 用活的语言作活的教授法  997

四 阅读的比较还原法:细读深究言语之美  1007

五 题型教学法:游戏和创造精神的飚举  1020

六 案例教学法:感性与理性的交互激活  1032

第六章 写作:养护言语个性和精神创造力(上)  1053

一 为生命美丽而作  1054

二 没有比失去言说欲更糟糕的  1061

三 “放”是主旋律  1066

四 为文三境界:快乐——痛苦——彼岸的幸福  1072

五 率性、个性之文的“精神分析” 1081

六 命题:给心灵松绑  1090

第七章 写作:养护言语个性和精神创造力(下)  1109

一 遗失了什么也不要遗失了想像力  1109

二 永远的赤子:珍藏“不一样”与“发现” 1120

三 练中悟与决胜在课外 1130

四 教法“常规”和多媒体教学  1143

五 三足鼎立:全球化视界中的写作大趋势  1154

第八章 口语交际:释扬言语生命能和应对机智  1163

一 能说会道是言语生命的精彩  1164

二 偶像的矗立:与庄子、苏格拉底 为友  1170

三 现场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石  1180

四 藐视他人就是藐视自己  1185

五 说和写:在差异中相反相成  1194

六 能言善辩:学会演说、访谈和辩论  1201

第九章 阅读:为言语生命的化育和创造奠基  1216

一 不能外化为表现的阅读都是浪费生命  1218

二 对“吸收说”和“多元”解读的深度反思  1229

三 传统教师的“导读”:“导”向言语生命的窒息  1243

四 作为审视者、批判者和表现者的读者  1257

五 嘉赏误读:让言语生命灵性和智性高翔  1277

六 对“过度诠释”的“过度”诠释  1287

第十章 评改与测试:对言语生命的赞美和激励  1300

一 首要的是言语生命的健康成长  1302

二 能说会写就够了  1307

三 幼稚的真诚远胜过成熟的虚伪  1320

四 学生互评:不能代替教师的“移山”运动  1334

五 修改是能力,更是态度和境界  1342

六 语文成绩:言语生命成长的证明  1356

七 让学生感受安适、温情和尊严  1364

第十一章 教案与反教案:教学行为的辩证法  1375

一 教案思维:一种先在、预拟的教学行为  1377

二 对教案教学常规的理解与消解  1380

三 教案设计:教学思路的“假性”流畅  1385

四 教学过程有序性和随机性的抵触与碰撞  1393

五 反教案教学:由学生、情境决定的教学 1398

六 教师专业化成长:“后教学”的追思和反思  1408

基本概念解释  1422

主要参考书目及版本  1448

后记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