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志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05074264
  • 页数:8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编的一部地方志,主要概述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史料价值。

(上卷) 1

序一 1

凡例 1

概述 1

序二 3

大事记 9

第一编 自然地理 51

第一章 地质地貌 51

第一节 地质 51

第二节 地貌 51

第三节 山脉 52

第四节 河流 53

第二章 气候 55

第一节 气温 55

第二节 雨季及雨量 56

第三节 蒸发量相对湿度 57

第四节 日照 太阳辐射 57

第五节 风向 风速 58

第六节 霜 冰雹 59

第三章 自然资源 60

第一节 水资源 60

第二节 土地资源 61

第三节 矿产资源 61

第四节 植物资源 64

第五节 动物资源 65

第四章 自然灾害 67

第一节 旱、霜、雹、风、虫灾 67

第二节 地震 68

第三节 泥石流滑坡 69

第四节 其他灾害 70

第二编 建置沿革 75

第一章 沿革 75

第一节 历代沿革 7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7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76

第二章 行政区划 78

第一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78

第二节 泸水县 78

第三节 原碧江县 80

第四节 福贡县 82

第五节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83

第六节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84

第三章 县情 87

第一节 泸水县 87

第二节 原碧江县 89

第三节 福贡县 93

第四节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95

第五节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97

第三编 人口 103

第一章 人口状况 103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03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05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07

第一节 性别年龄 107

第二节 文化职业 109

第三节 婚姻家庭 111

第四节 民族分布 111

第三章 人口管理 113

第一节 户籍管理 113

第二节 人口调查 11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6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16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18

第四编 民族 131

第一章 傈僳族 131

第一节 源流分布 131

第二节 社会形态 132

第三节 经济结构 136

第四节 生活方式 139

第五节 婚姻家庭 141

第六节 礼仪习俗 146

第七节 节庆 148

第二章 怒族 151

第一节 源流分布 151

第二节 社会形态 152

第三节 经济结构 156

第四节 生活方式 157

第五节 婚姻家庭 161

第六节 礼仪习俗 166

第七节 节庆 168

第三章 独龙族 171

第一节 源流分布 171

第二节 社会形态 172

第三节 经济结构 173

第四节 生活方式 177

第五节 婚姻家庭 178

第六节 礼仪习俗 181

第七节 节庆 183

第四章 普米族 186

第一节 源流分布 186

第二节 社会形态 186

第三节 经济结构 187

第四节 生活方式 188

第五节 婚姻家庭 189

第六节 礼仪习俗 192

第七节 节庆 194

第五章 白族 195

第一节 源流分布 195

第二节 社会形态 195

第三节 经济结构 196

第四节 生活方式 196

第五节 婚姻家庭 198

第六节 礼仪习俗 200

第七节 节庆 203

第六章 其他民族 205

第一节 汉族 205

第二节 彝族 207

第三节 景颇族 209

第四节 藏族 211

第七章 民族工作 214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 214

第二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17

第三节 民族事务机构 218

第四节 民族事务工作 218

第五编 语言文字 225

第一章 傈僳族语言文字 225

第一节 语言 225

第二节 文字 230

第二章 怒族语言文字 238

第一节 怒苏语言 238

第二节 阿侬语言 240

第三节 柔若语言 243

第一节 语言系属及使用情况 246

第三章 独龙族语言文字 246

第二节 声母和韵母 247

第三节 词汇和语法 248

第四节 独龙族文字 249

第四章 普米族语言文字 252

第一节 语言系属 252

第二节 语言结构 252

第三节 语法 254

第四节 词汇 254

第五节 文字萌芽 254

第六编 宗教 259

第一章 原始宗教 259

第一节 原始崇拜 259

第二节 本主崇拜 268

第一节 密宗 271

第二章 传入宗教 271

第二节 喇嘛教 272

第三节 道教 274

第四节 天主教 274

第五节 基督教 278

第三章 宗教事务管理 28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87

第二节 组织状况 287

第三节 事务管理 288

第七编 政务 295

第一章 土司署县、局政府 295

第一节 土司署 295

第二节 县政府设治局 296

第三节 参议会 296

第二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97

第一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97

第二章 人民政府 297

第三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 298

第四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军事管制委员会 299

第五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 299

第六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99

第七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工作机构 300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302

第一节 机构 302

第二节 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03

第三节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305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323

第五节 工作纪要 328

第四章 人民政协 332

第一节 历史沿革 332

第二节 组织构成 337

第三节 领导班子 338

第四节 机构 人员 341

第五节 履行职能 342

第六节 重要活动 346

第七节 制度建设 349

第八编 党群 355

第一章 国民党 三青团 35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355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57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 358

第一节 中共兰坪中心县委 358

第二节 中共怒江特区工委 358

第三节 中共怒江边工委 358

第五节 怒江州革委会核心小组 359

第六节 中共怒江州委 359

第四节 中共怒江州工委 359

第三章 部门工作和专项工作 361

第一节 组织 361

第二节 宣传 369

第三节 统战 373

第四节 政策调研 376

第五节 信访 379

第六节 保密 381

第七节 州直机关党委 383

第八节 州委机关报 385

第九节 党史资料征集 385

第十节 老干部管理 386

第十一节 州委党校 388

第十二节 州委政法委 391

第十三节 干部理论教育 392

第十四节 基层党员教育 395

第四章 民主革命记略 398

第一节 通兰暴动 398

第二节 兰坪县解放 400

第三节 边四县和平解放 402

第四节 解放初期对敌斗争 405

第五章 重大政治运动记略 408

第一节 兰坪县“缓冲土地改革” 408

第二节 兰坪县农业合作化 409

第三节 泸水县南部“土地调整” 409

第四节 碧、福、贡及泸水县北部地区“直接过渡” 411

第五节 整风反右 413

第六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 414

第七节 三年调整 414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16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 417

第十节 农业学大寨 418

第十一节 拨乱反正 419

第十二节 整风学习和整党 420

第十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421

第六章 中共怒江州纪委 怒江州监察局 424

第一节 沿革 424

第二节 党纪党风和政纪政风教育 424

第三节 案件查处 426

第四节 受理信访申诉控告 426

第五节 甄别平反错案 427

第七章 群众团体 428

第一节 州总工会 428

第二节 共青团 432

第三节 怒江州妇联 434

第五节 怒江州工商联合会 437

第四节 怒江州贫下中农协会 437

第六节 怒江州文联 439

第七节 怒江州残疾人联合会 439

第九编 政法 445

第一章 公安 445

第一节 机构 445

第二节 惩治犯罪 448

第三节 禁毒 452

第四节 经济文化保卫 453

第五节 治安行政管理 455

第六节 预审 看守 459

第七节 消防管理 460

第八节 道路交通管理 461

第九节 边防管理 463

第十节 公安科技 464

第一节 机构 46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66

第二章 检察 466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70

第四节 经济检察 47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7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74

第七节 税务检察 476

第三章 审判 478

第一节 机构 478

第二节 审判程序 479

第三节 审判改革 480

第四节 刑事审判 480

第五节 审判民事案件 484

第六节 审判经济案件 486

第八节 执行工作 487

第七节 审判行政案件 487

第九节 信访接待 48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89

第一节 机构 489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89

第三节 公证 495

第四节 律师 496

第五节 人民调解 496

第十编 军事 503

第一章 驻军 503

第一节 关、哨、汛、塘卡守兵 503

第二节 殖边队 504

第三节 滇康缅边境特区武装 505

第四节 人民武装部 506

第五节 边防警卫部队 507

第六节 怒江军分区 507

第七节 其他驻军 508

第一节 土司武装 509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09

第二节 常备队 510

第三节 自卫预备总队 510

第四节 通兰人民武装 511

第五节 武装工作队 512

第六节 公安队 512

第七节 人民武警 512

第三章 兵役 514

第一节 世袭募兵 514

第二节 义务兵制 515

第三节 志愿兵制 515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515

第五节 预备兵役制 516

第六节 征兵机构 516

第一节 抗击英军侵略 517

第四章 战事 517

第二节 农民起义 520

第三节 抗日战争 524

第四节 反蒋斗争 527

第五章 军政军民 536

第一节 拥政爱民 536

第二节 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538

第六章 民兵 542

第一节 民兵组织建设 542

第二节 思想政治建设 544

第三节 军事训练 546

第四节 民兵作用 548

第五节 民兵武器装备 551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时期 555

第一节 明代至民国时期 555

第一章 机构 555

第十一编 边务 555

第二章 守土卫防 556

第一节 守土开发 556

第二节 拓边卫防 557

第三章 界务 559

第一节 中缅边界北段未定界 559

第二节 英占片马和私立界桩 561

第三节 勘定国界 562

第四节 边界联检 564

第五节 界务管理 566

第四章 商务 568

第一节 边民互市 568

第二节 口岸建设 569

第三节 边境贸易 570

第二节 边民交往 572

第一节 边境通道 572

第五章 边境管理 572

第三节 出入境管理 573

第四节 涉外处理 575

第六章 友好往来 579

第一节 出国访问 579

第二节 海外入访 580

第十二编 劳动人事 587

第一章 劳动管理 587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87

第二节 用工制度 588

第三节 招工 589

第四节 职工调配 590

第五节 劳动力计划管理 591

第六节 技术培训 593

第八节 劳动保护 594

第七节 工人技师评聘 594

第九节 社会劳动保险 598

第十节 劳动仲裁 600

第二章 人事管理 601

第一节 机构编制 601

第二节 干部录用 603

第三节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605

第四节 科技干部队伍 605

第五节 干部调配 607

第六节 干部任免 608

第七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608

第八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609

第九节 离休 退休 609

第三章 工资福利管理 612

第一节 工资 612

第二节 福利 614

第三节 奖金 616

第十三编 民政 621

第一章 优抚安置 621

第一节 拥军优属 621

第二节 褒扬革命烈士 624

第三节 优待补助 625

第四节 抚恤 627

第五节 安置 629

第二章 救济福利 632

第一节 灾害救济 63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637

第三节 扶贫 640

第四节 社会福利 641

第二节 婚姻登记 644

第三章 管理 64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44

第三节 地名管理 645

第四节 其他专项管理 646

第十四编 教育  653

第一章 学前教育 653

第一节 沿革 653

第二节 幼儿园 654

第二章 小学教育 656

第一节 沿革 656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教材 659

第三节 教学 661

第四节 管理 662

第五节 小学校 665

第一节 沿革 668

第三章 中学教育 668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教材 669

第三节 教学 670

第四节 管理 672

第五节 中学校 672

第四章 职业技术教育 676

第一节 沿革 676

第二节 怒江州师范学校 678

第三节 教师进修学校 679

第四节 怒江州卫校 680

第五节 怒江州农校 681

第六节 怒江州财校 682

第七节 怒江州民族干部学校 683

第八节 昆明师院怒江普通班 683

第五章 成人教育 68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685

第二节 函授教育 689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 690

第六章 管理 691

第一节 教学研究 691

第二节 教学实验 692

第三节 教育学会 693

第四节 电化教育 693

第五节 机构 694

第七章 教育经费 696

第一节 来源 696

第二节 支出 697

第三节 管理 698

第八章 设备 699

第一节 校舍 699

第二节 教具 700

第一节 教师来源 702

第九章 教师 702

第二节 教师待遇 704

第三节 教师考核 706

第四节 教师培训 708

第十五编 文化 713

第一章 文化 713

第一节 机构 713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学艺术 713

第三节 文学创作 723

第四节 群众文化 727

第五节 文物 732

第六节 文艺团体 740

第七节 图书阅览发行 744

第八节 电影 746

第二节 地方报 749

第一节 机构 749

第二章 新闻出版 749

第三节 书刊 752

第三章 广播电视 757

第一节 机构 757

第二节 广播 757

第三节 电视 762

第四节 广电宣传 768

第五节 音像管理 777

第四章 体育 780

第一节 机构 780

第二节 群众体育 781

第三节 项目设施 794

第四节 运动竞技 799

第五节 管理培养 803

第一节 档案 807

第五章 档案 地方志 807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 814

第三节 其他编纂 816

第十六编 科技 821

第一章 科技成果 821

第一节 农牧 821

第二节 林果 830

第三节 水利 833

第四节 工业 交通 834

第五节 医药卫生 837

第六节 气象预报 839

第七节 地震测报 842

第二章 科技普及 846

第一节 学术活动 846

第二节 科普宣传 847

第三节 青少年科普 849

第四节 科技团体 852

第三章 科技管理 8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54

第二节 计划管理 855

第三节 成果管理 856

第四节 经费管理 857

第十七编 医疗卫生 第一章 卫生 861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861

第二节 劳动卫生 863

第三节 食品卫生 863

第四节 学校卫生 865

第二章 防疫 867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868

第二节 地方病、多发病防治 873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 875

第四节 卫生防疫站 876

第三章 医疗 877

第一节 怒江州人民医院 878

第二节 怒江州中医院 880

第四章 妇幼保健 882

第一节 新法接生 883

第二节 妇幼保健 884

第三节 儿童保健 885

第四节 妇幼保健院 886

第五章 管理 888

第一节 机构 888

第二节 医政管理 889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92

第四节 公费医疗管理 895

第五节 医疗事业管理 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