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 1511
第七篇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511
第一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511
一、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的由来 1511
二、“粗放”和“集约”的内涵 1512
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1513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性 1514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1516
一、我国已经具备了转变的必要条件 1518
第二章 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追求的目标 1518
二、转变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1519
第三章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分析 1524
一、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1524
二、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能性 1526
三、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障碍 1528
四、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 1531
第四章 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1534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1534
二、运用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1539
三、以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为依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1543
第八篇 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 1551
第一章 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551
一、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和调整的有利条件 1551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总原则 1552
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53
四、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素质 1555
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557
第二章 实施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559
一、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560
二、近年来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1565
三、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570
第三章 中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1580
一、计划机制条件下的产业结构演变 1581
二、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条件下的结构演变 1588
三、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结构演变 1596
四、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599
五、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认识问题 1604
第四章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1613
一、推行产业政策的依据及实施 1613
二、实行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1615
三、确定主导产业的基本理论 1620
四、新时期的中国产业政策 1624
第五章 我国产业结构分析 1628
一、第一产业 1628
二、第二产业 1638
三、第三产业 1647
第六章 新经济增长点的若干分析 1658
一、住宅建设 1658
二、私家车需求分析 1668
三、企业技术改造需求分析 1677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 1686
一、企业制度的演变与现代企业制度 1686
二、股份制企业的组建 1702
三、邯钢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1711
四、海尔企业文化模式剖析 1714
五、长虹集团的管理特色 1721
六、杉杉、雅戈尔、太平鸟品牌文化战略的成功实践 1725
七、“熊猫”的技术创新战略 1737
八、从海信的成长过程看扩张战略模式 1741
一、塑造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家 1749
第八章 中国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 1749
二、组织制度创新 1756
三、苦练“内功” 1761
四、技术进步是企业成功的支柱 1765
五、产品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1768
六、搏击市场风云是生存发展的需要 1772
第九章 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 1775
一、发展国有企业的战略要点 1775
二、企业要有自身发展战略 1784
三、中国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1792
一、产业政策 1803
第十章 国有企业的宏观政策选择 1803
二、价格政策 1808
三、投资政策 1813
四、财政政策 1819
五、税收政策 1826
六、金融政策 1832
第九篇 技术创新与科教兴国战略 1839
第一章 高新技术产业是21世纪中国知识经济的支柱 1839
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竞争的焦点 1839
二、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现状 1845
三、加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850
第二章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 1856
一、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 1856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及其对策 1860
三、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及其控制 1864
第三章 科教兴国是中国新世纪的战略选择 1869
一、“中国的奇迹”与“中国的危机” 1870
二、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1880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891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1909
第十篇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909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1910
二、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启示 1925
三、中国发展战略回顾与可持续发展展望 1936
第二章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1946
一、当代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透视 1946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背景 1958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选择 1973
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 1978
一、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1983
第三章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 1983
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985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1988
四、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能性 1994
五、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障碍 1995
六、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 1999
第十一篇 财政税收与中国经济发展 2005
第一章 重新定位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2005
一、社会公共需要理论与财政功能 2005
二、市场是政府与财政的基础 2008
三、财政的基本职能 2012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2016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2016
二、财政支出规模与政府能力 2018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2021
四、财政支出的效益原则 2025
第三章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付 2029
一、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2029
二、基础产业、农业和住宅的财政投资 2034
三、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对策 2045
四、社会保障支出的改革 2049
五、财政补贴的基点 2053
六、税收支出的特殊性 2059
第四章 中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2065
一、财政收入的分类 2065
二、财政收入规模是中央调控的基础 2066
第五章 国债制度与管理 2073
一、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2073
二、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2075
三、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2076
四、国债的发行与偿还 2078
五、国债发行价格与国债利率 2079
六、国债市场的管理 2081
第六章 国家预算的管理 2085
一、国家预算的组成与原则 2085
二、国家预算法 2087
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2090
第七章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2095
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 2095
二、中国的分税制 2097
一、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2107
第八章 财政政策与财政平衡 2107
二、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2115
三、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2121
四、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2124
五、财政政策的构成及协调 2128
六、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2136
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2141
第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2149
一、国际税收的性质与对策 2149
二、关税的课征与减免 2158
三、外债的种类与管理 2163
四、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2168
第十章 税收制度与征税公平 2175
一、税收基础与税收分类 2175
二、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2182
三、征税中的公平与效率 2186
四、税收负担水平与税收效应 2189
五、商品课税 2192
六、所得课税、资源与财产课税 2195
七、中国税制的改革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