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 2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 2
二、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特征 3
三、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7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9
一、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9
二、逻辑思维的方法 11
三、系统科学的思想 12
四、数量分析的方法 14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要求 15
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要求和基本原则 15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19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沿革 23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发展简史 23
一、社会学与社会调查 23
二、西欧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 25
三、我国的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 31
第二节 革命导师与社会调查 3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调查实践 35
二、列宁的社会调查实践 38
三、毛泽东的社会调查实践 40
第一节 社会现象 44
一、社会现象与概念 44
第三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 44
二、社会现象与变量 46
三、因果与相关 47
第二节 实验与观察 49
一、实验的特点 49
二、实验的类型 51
三、观察的客观性 52
四、实验与观察 53
第三节 假说与理论 54
一、假说的基础与形式 54
二、假说的验证与修正 56
三、理论的竞争与选择 57
一、资料的信度 59
第四节 资料的评价 59
二、资料的效度 61
三、资料的标准化 62
第四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思维方式 65
第一节 抽象与具体 65
一、科学的抽象 66
二、从抽象到具体 68
第二节 分析与综合 70
一、分析 70
二、综合 73
第三节 归纳与演绎 75
一、归纳法 76
二、演绎法 78
一、类比 81
第四节 类比和联想 81
二、联想 83
第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 86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阶段 86
一、选题 86
二、拟定调查计划 88
三、拟定调查提纲 90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实施阶段 92
一、初步调查(又称踏勘) 93
二、初步调查常用方法——文献调查 94
三、拟订具体的实施调查计划 95
四、实地调查 96
一、调查资料的汇总与整理 99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编写阶段 99
二、调查资料的研究与分析 102
三、调查报告的编写 104
第六章 社会调查的类型 105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分类 105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几种主要类型 109
一、普遍调查 109
二、典型调查 112
三、抽样调查 116
四、个案调查 120
第三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 121
一、观察方法的主要要素 123
第一节 观察方法 123
第七章 经验性的社会调查方法 123
二、观察方法的特点 124
三、观察方法的类型 126
四、观察方法的程序 128
五、提高观察方法的准确性 131
第二节 实验方法 132
一、实验方法的特点 132
二、实验方法的类型 135
三、实验方法的步骤 137
第三节 问卷方法 139
一、问卷方法的特点 139
二、问卷方法的类型 141
三、问卷设计 143
第四节 访谈方法 148
一、访谈方法的特点 149
二、访谈方法的类别 150
三、访谈的基本要求 151
四、访谈方法的偏差 153
第八章 理论性的社会调查方法 155
第一节 类比法 155
一、类比法的类型 155
二、类比法的特点 156
三、类比法的基本原则 158
第二节 模拟法 159
一、模拟法的类型 159
二、模拟法的特点 162
三、电子计算机模拟 163
四、效度 164
第三节 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法 166
一、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法的特点 166
二、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法的步骤 167
三、统计图表的制作 169
四、集中与离散的计算 173
五、总体参数的估计 178
六、统计假设与检验 179
第九章 综合性的社会调查方法 181
第一节 系统方法 181
一、系统概念与系统方法 181
二、系统方法的特点 185
三、系统方法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189
第二节 比较研究方法 192
一、比较研究的概念 192
二、比较研究方法的作用特点 197
三、应用比较研究与社会调查应注意事项 199
第十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案 204
第一节 方案的基本内容 204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204
二、调查项目与构架 205
三、调查方式与步骤 207
四、调查组织 210
一、方案设计的要求 212
第二节 方案的设计 212
二、方案设计的原则 213
三、方案设计的结构与形式 214
第三节 方案的误差与修正 216
一、方案选定过程的误差与调控 216
二、方案误差的修正 217
第十一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职业道德 221
第一节 职业道德 221
一、社会公德 221
二、职业道德 223
三、职业道德的特性 225
一、隐私(私人秘密) 227
第二节 对待隐私的原则与正确运用蒙蔽方法 227
二、蒙蔽(欺骗) 229
第三节 偏见的克服 231
一、偏见及其特征 231
二、调查研究者的偏见 233
三、被调查研究者的偏见 233
四、克服偏见的主要方法 234
第十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和决策 238
第一节 调查研究和决策的关系 238
一、决策及其基本要求 238
二、调查研究和决策的关系 241
第二节 决策对调查研究的要求 245
一、决策前与决策后的调查研究 245
二、决策对调查研究者的要求 247
一、调查研究与信息 252
第三节 调查研究、信息与决策 252
二、决策的信息方法 255
三、决策对信息的要求及信息来源 257
第十三章 调查研究的集团化和网络化 259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集团化 259
一、调查研究集团的崛起 259
二、我国调查研究集团的组织形式 263
三、调查研究集团的性能和人选 265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网络化 269
一、国外调查研究的网络化 269
二、我国调查研究的网络化 272
三、调查研究的网络化和高效率 274
第一节 资料分析的思想方法 277
第十四章 分析调查研究资料 277
一、定量分析方法 278
二、定性分析方法 280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81
第二节 调查资料结果的解释 283
一、解释 283
二、解释的形式 284
三、科学解释的要素 287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误差及其假设检验程序 289
一、误差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89
二、抽样误差范围 291
三、假设检验的程序 295
四、假设检验的局限性 298
一、调查报告及类型 299
第十五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299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类型及特点 299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302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304
一、调查报告的主要资料 304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 306
三、调查报告的内容 312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13
一、调查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 313
二、提炼和确定主题 315
三、拟定写作提纲 317
四、写作技巧 318
一、电子计算机的类型 321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工具 321
第十六章 电子计算机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321
二、电子计算机的工作特点 323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的组成 325
一、电子计算机的结构 325
二、电子计算机的程序 329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333
一、调查研究资料的信息转换 334
二、数据处理和情报检索 336
三、电子计算机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应用举例 340
附:案例 345
一、中国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概要(摘录) 345
二、独生子女情况调查报告(摘录)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