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篇 3
1 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
1.1 自然生态环境特点 3
1.2 区域社会经济特点 11
2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 18
2.1 机构与法制建设 18
2.2 生态保护 19
2.3 生态建设 35
3 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变化 41
3.1 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变化 41
3.2 植被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48
3.3 水生态现状及动态变化 54
3.4 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89
3.5 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情况 110
3.6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116
3.7 城镇生态环境状况 129
3.8 生态灾害 141
3.9 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分析 148
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150
4.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50
4.2 影响因素 152
5 生态环境现状基本评价结论 155
6.2 综合对策 158
6.1 战略对策 158
6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措施建议 158
编后语 162
湖南篇 165
1 前言 165
1.1 调查目标 165
1.2 调查范围 165
1.3 调查内容 165
1.4 调查技术路线 166
1.5 调查方法 166
1.6 调查实施情况 166
2.1 机构与法制建设 175
2 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成就 175
2.2 生态保护 177
2.3 生态建设 183
3 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86
3.1 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特点 186
3.2 区域社会经济特点 190
3.3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192
3.4 森林与草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200
3.5 水生态现状与变化 207
3.6 生物多样性保护 218
3.7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与影响 240
3.8 矿产与其他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情况 243
3.9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254
3.10 城镇生态环境 267
3.11 生态灾害 278
4 典型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分析 287
4.1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287
4.2 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分析 300
5 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分析 316
5.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16
5.2 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对经济的影响 319
5.3 对社会的影响 321
5.4 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322
6.1 自然因素 324
6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324
6.2 人为因素 325
7 基本结论 330
7.1 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 330
7.2 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 330
7.3 总体形势 332
8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333
8.1 基本对策 333
8.2 重点对策 335
8.3 预防对策 336
附录:湖南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市、州及县(区)名录 338
参考文献 339
1.2 总体目标 343
1.1 项目来源 343
河南篇 343
1 项目内容与技术路线 343
1.3 调查内容 344
1.4 组织机构 344
1.5 技术路线 345
2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 347
2.1 机构、法制建设、规划编制逐步完善 347
2.2 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进展 349
2.3 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355
3 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370
3.1 自然环境概况 370
3.2 社会经济状况 372
3.3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现状和变化趋势 374
3.4 植被状况及动态变化 385
3.5 水生态现状及变化 391
3.6 生物多样性保护 409
3.7 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情况 422
3.8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429
3.9 城镇生态环境 439
3.10 生态灾害 442
4 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分析 450
4.1 河南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50
4.2 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 452
4.3 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 455
5 基本结论 460
5.1 生态环境总体情况评价 460
5.2 人为因素是导致生态破坏的主要因素 460
5.3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退化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61
6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462
6.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教育 462
6.2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管理措施,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463
6.3 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464
6.4 加强生态建设,分类指导,分区推进 464
6.5 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行动计划和生态保护规划 465
6.6 重视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加强退耕还林工作 466
6.7 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 466
6.8 开展国际合作 466
6.9 增加生态保护投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467
参考文献 468
广东篇 471
1 广东省自然环境概况 471
1.1 地理概况 471
1.2 地貌 471
1.6 动植物资源 472
1.5 水文 472
1.4 气候 472
1.3 土壤 472
2 广东省社会经济概况 473
2.1 社会发展现状 473
2.2 经济发展现状 474
3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成就 476
3.1 机构和法制建设 476
3.2 生态保护成就 477
4 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 482
4.1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 482
4.2 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 488
4.3 水资源现状及变化 493
4.4 近岸海域、海岸带、湿地生态环境现状 500
4.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生态问题 510
4.6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其生态环境影响 512
4.7 城镇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516
4.8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526
4.9 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评价及分析 531
5 广东省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分析 534
5.1 经济损失分析 534
5.2 社会影响分析 535
5.3 可持续发展影响分析 536
6.2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537
6.3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537
6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537
6.1 加强领导,重视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537
6.4 全面规划,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538
6.5 科学开展生态建设 539
6.6 加强外来物种的安全防范 540
6.7 加强生态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立 541
6.8 加强生态建设的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 541
6.9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大生态保护投入 541
6.10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541
参考文献 542
附录: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技术流程图 544
1.1 自然环境概况 547
海南篇 547
1 海南省概况 547
1.2 社会经济概况 553
2 建设生态省与生态保护和建设 557
2.1 生态省建设 557
2.2 生态保护 560
2.3 生态环境建设 573
2.4 机构和法制建设 578
2.5 公众参与 579
2.6 国际合作 580
3 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581
3.1 土地利用、土地退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581
3.2 植被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588
3.3 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 596
3.4 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与动态变化 610
3.5 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变化 643
3.6 工矿开发与城建造成的生态影响与生态重建情况 671
3.7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685
3.8 生态灾害 690
4 生态环境变化及主要成因分析 692
4.1 历史环境演变 692
4.2 自然因素的影响 695
4.3 人为因素 696
5 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699
5.1 经济损失分析 699
5.3 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分析 701
5.2 社会影响分析 701
6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703
6.1 总体目标与技术路线 703
6.2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 704
6.3 评价的单元 705
6.4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706
6.5 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712
6.6 评价结果及分析 715
7 结论与对策 717
7.1 结论 717
7.2 对策 720
参考文献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