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研究 3
绪论 3
上卷 19
一 杜甫的时代 19
(一)前期——安史之乱以前(712年—755年) 20
(二)后期——安史之乱以后(755年—770年) 23
(三)时代对杜甫的影响 25
二 杜甫的生活 29
(一)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 31
(二)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 35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年—759年) 38
(四)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 41
(五)生活对杜甫的影响 47
三 杜甫的思想 52
(一)杜甫思想的历史根源 52
(二)杜甫的几种进步思想 56
四 杜甫的作品 69
(一)几点与创作有关的说明 69
(二)杜甫作品的人民性 72
(三)杜甫作品的艺术性 88
五 杜诗的体裁 117
(一)古体诗 118
(二)近体诗 124
六 杜甫的影响 136
(一)思想内容方面 138
(二)艺术创作方面 147
下卷 155
学习人民语言的诗人——杜甫 155
批判对杜甫诗的错误观点 166
从杜甫、白居易、元稹诗看《木兰诗》的时代 176
谈《石壕吏》 183
谈杜甫的《又呈吴郎》 191
谈杜甫“三吏”中的《石壕吏》 195
谈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 202
杜甫的生日是正月初一吗? 208
谈杜诗“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210
一个小问题 纪念大诗人——再谈杜诗“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213
人民诗人杜甫 223
别裁伪体 转益多师——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 234
杜甫与山东——为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而作 248
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 253
纪念杜甫 学习杜甫 257
清算破坏批判继承原则的罪行——评梁效《杜甫的再评论》 261
试论杜甫诗歌中的比、兴——读《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的体会 269
《杜甫诗选注》后记 287
关于《李白与杜甫》 289
谈杜甫及其诗《春望》 317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谈杜甫的《望岳》 322
不要强杜以从我——三谈“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325
介绍杜甫的七律《蜀相》 333
附录 338
论杜甫不饫死于耒阳 338
论《风疾舟中》一诗确为杜甫绝笔 342
关于《杜甫研究》注文的几点说明——致《文学遗产》编辑同志的一封信 348
《杜甫研究》再版漫题 351
《杜诗体别》引言 355
杜甫研究续编 355
上卷 355
关于《杜甫研究》的说明 357
“杜甫研究课”引言 360
“杜甫研究课”授课提纲 366
杜甫的哲学思想 375
杜甫诗歌的艺术性——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381
附:关于父亲手稿的几点说明 396
怎样才能深入地理解杜诗——在北京师范学校的演讲 403
漫谈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413
关于《杜甫全集校注》编写工作的笔记 425
《杜甫全集校注》审稿枝言 455
附录 464
《杜甫全集校注》例言(征求意见稿) 464
重寻子美行程旧——注杜寻踪西行日记 467
杜诗自注辑览(据宋本) 487
下卷 499
谈杜甫的《垂老别》 499
谈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506
谈杜甫《春夜喜雨》 519
余杭有杜甫桥古迹 527
对杜甫诗句的一些不同理解 529
再谈《望岳》 535
《杜甫全集校注》样稿记疑 539
附:记《杜甫全集校注》讨论会 545
《耒阳溪夜行》的作者是张九龄——它不可能是杜甫死于耒阳的“铁证” 548
《杜甫诗今译》序 557
博士论文“赵注辑校”审阅手记 561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评语 567
不可无一 不能有二——给上海古籍出版社同志的信 569
附:萧先生:《国家应关注并鼓励出好书的出版社》 570
附录 571
《杜甫研究(修订本)》补 571
杜甫与自学 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