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革命萌芽 1
我的启蒙教育 1
两次去青浦县城 4
“为什么不能上前面的车厢?” 6
学徒生涯 8
爱国十人团——大罢市 11
第二章 秋收暴动 15
彷徨 15
革命之初 16
加入国民党 19
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 21
陈云回乡部署秋收暴动,我成为“大学生” 23
箭在弦上 一触即发 28
东乡从抗租到武装暴动 31
西乡小蒸起义和枫泾暴动 37
第三章 也是战场 39
两次被捕 39
苏州监狱 41
狱中特别支部和同难会 43
震惊国民党司法界的苏州大闹监 47
青商体育会 52
忆夏采曦 56
怀念顾达珍 60
第四章 抗战风云 65
抗战初期的青浦 65
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 67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71
关于淞沪第三支队 74
中共青浦工作委员会 76
统战工作几件事 79
新四军“江抗”东进青浦 83
叶飞同志临别指示 88
第五章 坚持敌后 91
爱国通商税 91
抗日自卫队主要战斗纪实 94
章老妈妈拚死救肖黄 97
和地主的一次说理斗争 99
国民党淞沪游击纵队垮台 101
日寇惨无人道大烧杀 104
姚振华冒死送我去上海 109
第六章 冲破封锁 113
开展反经济封锁的斗争 113
“将来算总帐,无法交待” 118
任天石同志二三事 121
青昆支队失利 123
第七章 军部学习 127
江南参观团 127
在军部的学习活动 131
少奇同志:“长期坚持江南抗战” 134
陈毅同志:“建设六师为党的模范游击兵团” 140
聆听少奇同志的教导 145
六师敌伪军工作委员会 149
陈毅同志的考试 151
第八章 深入虎穴 154
日寇苏中“清乡” 155
“汤团行动”计划 157
新四军一个团“投敌”了 159
茅镇的三角斗争 162
粉碎敌人“验枪”和“集训”阴谋 165
移防金沙,打破敌人的“分割”与“溶化” 169
破腹而出 胜利班师 171
第九章 打回青浦 175
“联抗”部队 175
夜渡黄海回淞沪 177
青浦人民从未屈服 180
陈金生老伯伯 182
营救美国飞行员 184
西渡黄浦江 187
亲爱的家乡,我们回来了 190
鬼子逃跑啦 193
第十章 迎接胜利 196
敌特殷丹天入窜青浦 196
铲除拦路石 198
抗战胜利 忍痛北撤 201
歼灭周佛海伪军 203
一个假洋鬼子 206
再次告别故乡 207
莒南休整 210
第十一章 进军山东 210
“老板娘”引起的风波 212
百子坡鬼子缴械 214
泰安万德镇 216
接任一纵队后勤部政委 218
第十二章 逐鹿中原 221
初战告捷 221
全歼刘仙洲、张灵甫部 223
会师平汉路 228
历时半年的艰苦转战 229
豫东大战 234
朱总司令濮阳视察 236
攻下济南,敌三十五军起义 237
改造起义部队 240
淮海战场 243
第十三章 解放家乡 246
受命去松江地委 246
松江十县 247
胜利渡江 250
陈丕显指示:连夜赶往苏州 252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253
上海解放了 254
第十四章 重整山河 257
同心同德收拾烂摊子 257
清匪反霸 安靖地方 260
陈毅市长:“大汛前一定要修好新海塘” 261
“共产党真伟大” 265
征收公粮 268
冬季农业生产运动 270
任屯村的血吸虫病 272
第十五章 巩固政权 275
华东新区土地改革试点 275
黄炎培先生的土改政策调查 278
镇压反革命 281
调苏南行政公署工作 284
与陈云同志彻夜长谈 286
第十六章 出管农业 292
出任江苏省农林厅党组书记 292
“总有一天会弄清楚的” 294
南通地区的棉粮套种 296
粮食统购统销 297
扑灭飞蝗 299
徐州不是穷山恶水 300
“迎头捕捞,可获丰收?” 302
第十七章 进驻农院 304
华东农科所的反右斗争 304
改革宿迁农业生产方法 306
农民科学家陈永康 309
农业大跃进和浮夸风 311
农业科学十年规划和农业区划 315
热气腾腾大种样板田 317
第十八章 友好使者 32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 321
盛况空前的开幕典礼 323
展览中的几件事 324
“不要辜负祖国亲人的希望” 326
和尚和山民也来看展览 327
黄志高的媳妇 330
第十九章 农村调查 330
退回了大鲜鱼和鸡蛋 332
“三三见九,不如二五得十” 335
养猪和养鱼的争论 337
“肚子饿了,只好早收工” 339
陈云同志的三次实地视察和四次座谈会 340
毛主席说:青浦调查很好 345
陈云同志的作风 348
树立革命家风 351
第二十章 继续革命 351
关于“文化大革命” 357
我所受到的迫害 359
我不要“交待好” 362
迫害致病之后 363
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366
彻底破除旧的思想残余 367
结束语 370
后记 371
附录 顾复生同志生平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