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中 新生代昆虫化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海春,王博,方艳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47828793
  • 页数:2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之一,详细介绍中国北方中生代—新生代昆虫化石,内容涉及主要昆虫群和昆虫组合、系统古生物学、昆虫化石在地质学上的应用、昆虫类群的演化等。作者在古生物昆虫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不但对化石资料做了细致准确的描述,更从化石资料出发分析了古生物昆虫之分类归属以及这些类群随地质演变的进化历程,还提供了关于化石昆虫的大量图片资料,有很大参考价值。

1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主要昆虫群和昆虫组合 1

1.1 中生代 1

1.1.1 三叠纪 1

1.1.2 侏罗纪 1

1.1.3 白垩纪 2

1.2 新生代 3

1.2.1 古近纪 3

1.2.2 新近纪 3

2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昆虫新建类群 7

3 昆虫化石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67

3.1 中国北方重要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对比 67

3.1.1 冀北-辽西地区 67

3.1.2 甘肃西部酒泉盆地 68

3.1.3 内蒙古西部测老庙坳陷和巴音戈壁盆地 69

3.2 道虎沟膜翅目昆虫组合的特征及其地层意义 72

3.2.1 道虎沟膜翅目昆虫的组合特征 72

3.2.2 昆虫组合的时代 77

3.2.3 昆虫组合的古生态信息 78

3.3 巴依萨昼蜓的分布与迁移路线 78

3.4 蜻蜓体型大小的变化及可能的原因 81

3.5 抚顺琥珀昆虫群的特征和意义 83

3.5.1 地质背景 83

3.5.2 研究历史 84

3.5.3 研究意义 85

3.5.4 抚顺琥珀特征和植物来源 86

3.5.5 古生物群 87

3.5.6 古生态和古地理意义 90

3.5.7 结论 91

4 重要昆虫类群和昆虫群的演化 93

4.1 中生代直翅目鸣螽科演化及古生态学 93

4.1.1 鸣螽科中译名与分类系统 93

4.1.2 冀北-辽西地区中生代鸣螽组合 94

4.1.3 与其他鸣螽组合的关系 94

4.1.4 埋藏学及古生态特征 95

4.1.5 鸣螽科昆虫的古生态特征 103

4.1.6 鸣螽科的演化与辐射 104

4.2 半翅目一些重要类群的演化 107

4.2.1 蝉亚目 107

4.2.2 鞘喙亚目 120

4.3 鞘翅目裂尾甲科的演化 124

4.3.1 裂尾甲科的功能形态及演化 124

4.3.2 裂尾甲科的起源与辐射 127

4.4 膜翅目细腰亚目的早期演化 128

4.4.1 研究背景 128

4.4.2 基于道虎沟化石材料的讨论和分析 133

4.4.3 结论 140

4.5 热河生物群昆虫多样性演变 141

4.5.1 热河昆虫群的3个发展阶段 141

4.5.2 昆虫物种多样性的演变 142

4.5.3 昆虫生态多样性的演变 149

4.5.4 讨论 152

4.5.5 结论 152

5 地质历史中昆虫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155

5.1 早白垩世被子植物与甲虫演化 155

5.1.1 化石记录 155

5.1.2 甲虫-被子植物的可能关联 159

5.1.3 结论 160

5.2 最早的水生外寄生昆虫 160

5.2.1 侏罗奇异虫的分类位置 160

5.2.2 侏罗奇异虫的生活方式 160

5.2.3 蝾螈的吸血虫 162

5.3 化石昆虫中的性双型现象 164

5.3.1 费切蜂(Ferganolyda)的性双型现象 164

5.3.2 卡魔蜂(Karataus)的性双型现象 165

5.4 昆虫化石眼斑及其作用 167

6 中国昆虫埋藏学研究 173

6.1 昆虫埋藏学研究历史 173

6.2 道虎沟昆虫化石元素成分初步分析 174

6.2.1 材料和分析方法 174

6.2.2 结果 176

6.2.3 成岩机制 177

6.3 道虎沟昆虫化石层积学:以古蝉和螽蝉为例 178

6.3.1 计数和测量 179

6.3.2 埋藏分级 180

6.3.3 实验和统计 182

6.3.4 结果 183

6.3.5 埋藏学讨论 185

6.3.6 道虎沟昆虫化石的埋藏及环境 186

6.3.7 结论和意义 187

6.4 中国早白垩世黄铁矿化昆虫化石保存机制 187

6.4.1 材料和方法 188

6.4.2 测试结果 188

6.4.3 讨论 189

6.4.4 结论 191

展望 193

参考文献 194

昆虫分类索引 221

名词索引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