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创造学及其发展 1
二、创新与创造 3
三、创新的意义 4
四、创新教育 5
第二章 创新——人类社会通往文明之路 8
一、创新与人才 8
二、创新与文明 10
三、创新与知识经济——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11
四、创新文化培育 18
第三章 思维与创新思维 26
一、思维及其分类 26
二、创新思维的含义、特征 29
三、创新者的心理 32
四、创新思维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前提 35
五、创新思维的激励 40
一、敢于突破思维定势 42
第四章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2
二、善于发散 47
三、巧于逆向 51
四、勤于变换角度 55
五、智于变通 58
第五章 数学方法 61
一、数学与数学方法 61
二、数学方法的类型与特点 63
三、数学方法的作用 70
第六章 系统科学方法 73
一、系统和系统科学 73
二、系统科学方法 75
三、系统工程方法 80
第七章 类比与模拟 90
一、类比 90
二、模拟方法 101
第八章 灵感、想像、直觉与机遇 107
一、灵感 107
二、想像 111
三、直觉 114
四、机遇 117
第九章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协同 123
一、发散思维的特点与作用 123
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127
三、收敛思维的特点与作用 129
四、收敛思维能力的培养 132
五、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协同 134
一、技术创造过程 137
第十章 技术创造的秘密 137
二、技术预测方法 139
三、技术原理构思方法 141
四、技术方案建构方法 143
五、工程技术设计方法 145
六、技术试验方法 148
第十一章 仿生创新法 151
一、仿生学与仿生创新思维 151
二、仿生创新技法 154
三、仿生创新法类型 155
四、仿生创造法实现途径 160
第十二章 移植创新法 163
一、移植创新法 163
二、移植创新技法类型 166
第十三章 组合创新法 173
一、组合创新法 173
二、组合对象 174
三、组合类型 175
四、组合方法 180
第十四章 缺点列举法和希望点列举法 184
一、缺点列举法 184
二、希望点列举法 190
第十五章 变异创新法和智力激励法 195
一、变异创新法 195
二、智力激励法 198
参考文献 205
后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