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指导思想 1
二、基本思路 3
第一章 关于经济发展阶段划分和投资作用的理论框架 5
一、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模式 5
(一)钱纳里的经济发展标准模式 5
(二)多国标准模型中的结构变化含义 8
二、工业化阶段的划分 11
(一)关于工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的霍夫曼定理 11
(二)关于对霍夫曼定理的批评与修正 13
(三)工业化阶段划分的历史验证 16
三、内蒙古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 19
第二章 投资对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作用 26
一、投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27
(一)对投资率的分析 27
(二)对生产诱发系数的分析 29
二、投资奠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32
(一)中国工业化的特殊路径 33
(二)高投资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 34
(三)日本实现经济赶超的经验 36
(四)韩国迅速工业化的经验 39
三、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 41
(一)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投资领域和主要推动力量分析 43
(二)几点启示和政策建议 54
第三章 投资方向的确定:主导产业的演变与选择 59
一、主导产业的内涵及其演进规律 59
(一)主导产业的内涵 59
(二)主导产业的特点 61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 63
(一)比较优势原则 64
(二)竞争优势原则 69
(三)体现着两个原则的产业选择基准 71
(四)选择主导产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75
三、内蒙古主导产业的选择 79
(一)能源工业 82
(二)化学工业 84
(三)冶金建材工业 87
(四)装备制造业 89
(五)农畜产品加工业 92
(六)高新技术产业 94
第四章 投资布局的确定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 97
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概述 97
(一)平衡发展理论 97
(二)不平衡发展理论 99
二、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及产业的梯度转移 105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分析 105
(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11
(三)梯度转移模型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分析 115
(一)影响传统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118
三、产业区域转移的规律:以制造业为例 118
(二)制造业国际转移的一般规律 120
四、西部地区通过经济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126
(一)东西部经济合作的动力和基本原则 126
(二)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体制环境和运行机制 129
五、依托重点地带重点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134
(一)呼包鄂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135
(二)呼包鄂经济区拥有优越的发展环境 136
(三)“十一五”时期呼包鄂经济区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137
第五章 投资引擎之一:城市化的发展 142
一、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与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 142
(一)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142
(二)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典型特点 144
(三)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与我国城市化对投资的拉动 148
二、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拉动 153
(一)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收益的产生机制 153
(二)城市规模收益和外部成本的综合分析 155
(三)西部开发要倚重城市化 163
三、城市化的产业关联效应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拉动 164
(一)房地产业产生了城市化的关联效应 164
(二)房地产业的特点 165
(三)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68
四、城市化过程中内需的扩大对投资的拉动 170
(一)城市化通过改变需求结构扩大内需 170
(二)城市化与消费模式的转变 174
五、经营城市的必然性和风险 176
(一)经营城市的必然性及内容 177
(二)经营城市的潜在风险分析 181
(三)防范风险的认识及思路 187
第六章 投资引擎之二:统筹城乡的发展 191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192
(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 192
(三)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3
(四)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194
二、内蒙古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切实解决“三农三牧”问题 195
(一)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促进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96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牧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富余劳动力转移 201
(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204
(四)坚持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转变城乡二元结构 208
第七章 投资引擎之三: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12
一、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及其特点 212
(一)跨国公司“绿地投资”的新进展 212
(二)跨国并购的发展 217
二、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219
(一)FDI的外溢效应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219
(二)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计量检验 224
三、利用外资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230
(一)外资流入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影响 232
(二)外资流入对我国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 243
(一)民间投资的发展状况 251
四、国内民间投资的作用 251
(二)股份制、个体私营为主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 254
五、投资主体多元化在西部地区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260
(一)引入民间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障碍 260
(二)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思路 268
第八章 “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潜在增长能力研究 274
一、“十一五”期间投资增长的因素分析 274
(一)“十一五”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分析 274
(二)“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约束条件分析 280
二、改变高投资率和低投资效率并存的现象 282
三、“十一五”期间投资增长趋势测算 285
(一)多部门经济模型测算 286
(二)GDP倒推法测算 288
(三)实现投资潜在增长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路 289
一、投资体制改革的进展 292
(一)投资体制改革的实质和进展 292
第九章 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292
(二)近年投资体制改革进展有限 297
(三)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根本措施是完善出资人制度 299
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框架 303
第十章 公共财政与投资 311
一、我国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 311
(一)我国建立公共财政的历程 311
(二)目前财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313
(三)调整政府体制和省以下财政体制 315
二、公共财政的投资功能 318
(一)我国公共财政的投资范围 318
(二)我国公共财政应当在主导产业中有所作为 320
三、西部地区公共财政应向投资开发功能适度倾斜 325
(一)奠定开发基础 326
(二)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市场竞争力 327
(三)实现协调发展 329
参考文献 331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