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用书 大地测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溪钢铁学院测量教研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1
  • ISBN:15165·322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1—1 控制测量与普通测量、大地测量的关系 1

1—2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概念 1

1—3 控制网概说 3

1—4 国家控制网与独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4

第二章 误差理论 5

第一节 测量误差 5

2—1 测量误差的概念 5

2—2 测量误差的分类 6

2—3 偶然误差的特性 7

2—4 衡量精度的标准 8

第二节 误差传播定律 10

2—5 倍数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 10

2—6 和差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 11

2—7 线性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 14

2—8 一般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 15

第三节 等精度观测 17

2—9 算术平均值原理 17

2—10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18

2—11 最或是误差及其特性 19

2—12 用最或是误差表示单一观测值的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20

第四节 不等精度观测 23

2—13 不等精度测量的一般概述 23

2—14 加权算术平均值 24

2—15 权与中误差的关系,单位权中误差的概念 26

2—16 加权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28

2—17 不等精度的最或是误差的性质 29

2—18 用不等精度的最或是误差表示单位权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加权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30

2—19 不等精度观测值函数的权 33

第五节 测量误差理论的应用 35

2—20 一个结点的水准路线和经纬仪导线的平差 35

2—21 有二个以上结点的水准路线或经纬仪导线的平差——等权代替法 40

2—22 逐渐趋近法 44

第一篇 矿区三角测量 49

第三章 概说 49

3—1 矿区三角测量的用途及布设方案 49

3—2 三角测量工作的程序 51

第四章 选点与选标埋石 52

4—1 选点概说 52

4—2 图形权倒数及三角形最有利的形状 52

4—3 点的选定 57

4—4 选标与埋石 58

第五章 基线测量 61

5—1 基线测量概说 61

5—2 基线和基线网的选定 63

5—3 基线测量所用的工具 65

5—4 基线测量的步骤 66

5—5 野外丈量工作 66

5—6 室内计算工作 69

5—7 基线尺长度的野外检定 73

第六章 水平角观测 74

6—1 三角测量所用的测角仪器 74

6—2 测角仪器的读数设备 74

6—3 经纬仪的检验概述 79

6—4 水平角的观测 86

6—5 归心改正 89

第七章 方位角测定 93

7—1 概述 93

7—2 根据北极星测定地面目标方位角的意义及天球的概念 94

7—3 天球上的点和圈 94

7—4 天球上的坐标系统 95

7—5 观测站的天文坐标与天球坐标的关系 97

7—6 天文三角形 98

7—7 日和时的概念 99

7—8 视太阳日(时)与平太阳日(时) 99

7—9 地方时、世界时及标准时 101

7—10 时的换算 102

7—11 真北方位的测定——北极星任意时角法 106

第八章 国家统一直角坐标的概念 111

8—1 地图投影的概念 111

8—2 高斯投影及平面直角坐标的概念 112

8—3 全国统一坐标系统 114

8—4 地方独立坐标系统与国家统一坐标系统的联接 115

8—5 将地方坐标系统换算成国家统一坐标系统的坐标 115

第二篇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19

第九章 概述 119

第十章 几何水准测量 120

10—1 水准点的选定及埋设 120

10—2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120

10—3 水准测量所用的仪器 123

10—4 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 128

10—5 水准测量的外业 130

10—6 水准测量的内业 131

第十一章 三角高程测量 132

11—1 概述 132

11—2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三角高程的影响 133

11—3 垂直角(或天顶距)的观测与计算 135

11—4 高程的平差计算与精度估计 136

第三篇 矿区控制测量的平差计算 138

第十二章 条件观测平差 138

第一节 条件方程式 138

12—1 概论 138

12—2 条件方程式的种类 139

12—3 条件方程式的数目 146

第二节 条件观测平差 155

12—4 一般原理 155

12—5 法方程式系数的组成及其检核 159

12—6 法方程式的解算 161

12—7 法方程式解算时的检核 162

12—8 利用高斯—杜力特格式解算法方程式 163

12—9 三种成果检核公式 166

12—10 大地四边形按照条件平差实例 167

12—11 条件平差时平差值函数的精度评定 173

第三节 两组平差法 176

12—12 两组平差法的一般原理 176

12—13 利用两组平差法对中心形进行平差的实例 179

第十三章 间接观测平差 190

第一节 间接平差 190

13—1 间接观测平差概论 190

13—2 观测值的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待求元素之确定 191

13—3 未知数之非线性函数化为线性函数 198

13—4 间接观测平差与条件观测平差的比较 201

13—5 间接观测平差的精度评定 202

第二节 在固定三角网中插入新点的间接观测平差 206

13—6 插点平差概论 206

13—7 未知数个数的确定 206

13—8 立出误差方程式 207

13—9 法方程式的立出及其解算 217

13—10 最或是值与改正数的计算及平差结果的最后检核 221

13—11 在固定三角网中插入一点的实例 222

13—12 插点的精度评定及其垂点曲线的构成 231

第十四章 近似平差法 236

14—1 大地四边形的近似平差法 236

14—2 中心形的近似平差法 239

14—3 在固定角内插入三角锁的近似平差 240

14—4 两基线间三角锁的近似平差 243

14—5 在两控制点之间增设三角锁的平差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