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宁夏回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为例&周传斌 马勇 1
导言 3
一、民族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 4
二、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7
三、研究地点的选择 11
第一章 惠农区的地理、历史与文化素描 14
一、人文地理概说:“石嘴子与黑金子” 14
二、民族构成:回—汉二元结构 19
三、文化特点素描 22
第二章 历史遭遇与集体记忆 24
一、石嘴山地区的开发 24
二、石嘴山回族的历史遭遇 27
三、历史遭遇的集体记忆及其现实影响 33
第三章 人口迁移与居住格局 38
一、惠农区的民族人口相对规模 38
二、人口迁移与民族边界 41
三、居住格局与民族边界 43
四、小结 51
第四章 文化差异与民族边界 53
一、“回族汉语”与方言 53
二、宗教信仰和风俗 55
三、生计方式 63
四、小结 66
第五章 民族交往与民族边界 68
一、族际通婚 68
二、个体态度与行为 74
三、清真饮食的个案 81
四、小结 84
第六章 行政建制与权力配置 86
一、历史上的行政建制与权力配置 86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回族 89
三、民族干部问题 92
四、小结 96
结论 98
一、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的特点 98
二、民族关系的最佳状态 101
三、政策导向与民族关系的讨论 103
附录一 惠农区的清真寺 108
附录二 2003年宁夏回族人口及分布表 111
附录三 宁夏回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 113
第二部分 东乡、回、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甘肃东乡族自治县锁南坝、唐汪川为例&常劲松 119
导言 121
一、选题意义 121
二、相关研究动态 122
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26
四、田野调查点的选取 134
第一章 东乡族自治县概况 137
一、建制沿革 137
二、民族概述 139
三、调查点基本情况 143
第二章 东乡地区民族关系史 148
一、东乡族族源 148
二、民族关系的历史记忆——以唐汪川为例 150
第三章 东乡、回和汉族民族关系若干变量的分析 155
一、民族意识与族际认知 155
二、民族交往 168
三、居住格局与民族间的社会交往 173
四、族际婚姻 178
五、宗教信仰 182
第四章 主观评价与综合分析 187
一、主观评价 187
二、综合分析 188
三、民族关系发展趋势与思考 192
附录一 调查点宗教场所一览表 199
附录二 东乡、回、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 204
第三部分 撒拉、藏、汉、回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例&马建福 209
导言 211
一、研究的缘起 211
二、研究的意义 213
三、研究基础与理论框架 215
四、理论设想和基本思路 226
五、调查地点的选择和研究方法 228
第一章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概况 231
一、自然地理状况 231
二、历史沿革 234
三、民族分布 236
第二章 民族历史轨迹与民族关系 238
一、循化地区各民族的族源 238
二、循化地区民族关系史 249
第三章 循化地区民族关系的社会变量分析 257
一、民族分层 257
二、人口与居住格局 268
三、族际通婚 285
四、民族语言 292
五、宗教信仰 298
六、民族意识 304
第四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循化地区民族关系 314
一、循化地区民族关系的特点 315
二、影响循化地区民族关系的因素 316
三、循化地区民族关系的完善 323
附录一 撒拉、藏、汉、回民族关系调查问卷 336
附录二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图 343
第四部分 保安、东乡、撒拉、回、汉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为例&连菊霞 345
导言 347
一、研究的意义 347
二、文献回顾 348
三、研究方法 361
四、调查时间、地点 361
第一章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和民族迁入 362
一、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概况 362
二、民族迁入 365
第二章 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 372
一、积石山保安族与其他各族的分布格局 372
二、择邻意愿 377
第三章 民族认同与民族交往 381
一、身份重要性的排序 381
二、族群认同与族际认知 386
三、社会交往 397
第四章 族际通婚与民族关系 403
一、现实中的婚姻状况 403
二、人们的婚姻观念 407
第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关系 416
一、对当地民族政策实施结果的评价 417
二、对民族关系的自我评价 421
三、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 424
四、实现民族平等的有效途径 428
五、小结 429
结论 433
附录 保安、东乡、撒拉、回、汉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 441
第五部分 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洛阳瀍河回族区为例&许燕 459
导言 461
一、研究的缘起 461
二、研究的意义 463
三、研究基础和理论框架 465
四、理论假设与基本思路 473
第一章 历史上瀍河地区的民族关系 475
一、瀍河回族区概况 475
二、瀍河回族区回族的来源 479
三、瀍河回族区民族关系史 481
第二章 瀍河回族区回汉关系的社会变量分析 485
一、人口与居住格局 485
二、族际通婚 493
三、族际交往 501
四、宗教信仰 506
第三章 散杂居回汉关系的未来走向 511
一、散杂居回汉关系的特点 511
二、对建立散杂居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建议 513
三、散杂居回汉民族关系的未来走向 517
附录一 散杂居地区回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 522
附录二 访谈提纲 525
第六部分 回、藏、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甘肃甘南地区为例&敏俊卿 529
导言 531
一、选题意义 531
二、调查点的选取 532
三、相关研究 533
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538
五、理论假设 542
第一章 甘南民族的构成、移入和居住格局的变迁 543
一、甘南概况 543
二、甘南民族的构成 548
三、甘南民族的移入 549
四、甘南各民族居住格局的变迁 553
五、小结 557
第二章 历史记忆与甘南民族关系 559
一、甘南民族关系的历史回顾 559
二、甘南历史上民族关系述评 565
三、小结 570
第三章 经济互补性与甘南民族关系 572
一、甘南民族经济互补性的文化根源 572
二、甘南民族经济互补性的历史回溯 575
三、甘南回族商业的现状 577
四、小结 585
第四章 宗教团体互动与甘南民族关系 587
一、甘南宗教概述 587
二、甘南宗教的移入 588
三、西道堂的故事 592
四、小结 605
第五章 甘南民族关系若干变量的综合分析 607
一、民族语言 607
二、风俗习惯 614
三、个体交往 618
四、民族意识 622
五、族际通婚 626
六、小结 630
第六章 甘南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思考 633
一、甘南民族关系的特点 633
二、对甘南民族关系的思考 638
附录 回、藏、汉民族关系调查问卷 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