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发展 1
一、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1
二、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
三、生态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6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 9
一、生命的起源 9
二、生物种的概念 10
四、环境及其组成 11
三、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 11
第三节 生态因子 13
一、生态因子的概念 13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4
三、生态因子作用规律 15
第四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7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7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9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2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4
一、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27
第五节 种群与群落 27
二、种群的相互关系 29
三、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6
四、群落的演替 37
第二章 生态系统总论 45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45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45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45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47
四、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 48
五、生态平衡 49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51
一、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51
二、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55
三、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58
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62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67
一、信息与信息量 67
二、信息及其传递 69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72
一、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73
二、水循环 75
三、气体型循环 76
四、沉积型循环 80
五、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82
第五节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85
一、森林生态系统 86
二、草地生态系统 90
三、荒漠生态系统 94
一、城市 98
二、城市系统 98
第一节 概述 98
第三章 城市生态系统 98
三、城市生态系统 100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101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 103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103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107
第三节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108
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生态问题 108
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109
三、现代城市新公害——视觉污染 111
一、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前提 112
第四节 生态城市建设 112
二、生态城市建设 113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 116
第一节 概述 116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116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116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18
第二节 农业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119
一、农业环境 119
二、农业与环境的关系 119
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120
第三节 生态农业 122
一、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22
二、生态农业原理及技术 128
三、生态农业设计及其典型模式 130
第四节 可持续农业 133
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背景 133
二、可持续农业的原理和目标 134
三、国外可持续农业的实践 135
四、中国的集约可持续农业 136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38
一、水域类型 138
第五章 水域生态系统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第二节 河流生态系统 140
一、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140
二、河流的生态功能 141
三、河流是一个渐变的连续体 143
四、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144
第三节 湖泊生态系统 146
一、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46
二、湖泊生物群落 147
三、湖泊的生态功能 149
四、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150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 152
一、我国湿地的分布与分区 152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152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153
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154
五、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 155
六、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 156
七、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56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 159
第五节 海洋生态系统 159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类群 160
三、海洋的生态功能 165
四、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66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 168
第一节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168
一、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68
二、景观生态学发展历史简述 169
一、尺度及其有关概念 170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般概念和理论 170
二、格局与过程 171
三、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 171
四、种-面积关系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171
五、缀块-廊道-基底模式 172
六、边缘效应 172
七、Meta-种群理论 173
八、景观连接度、渗透理论和中性模型 174
九、等级理论 175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与应用 176
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176
十、缀块动态理论 176
二、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177
第七章 生态恢复与生物修复技术 180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180
一、恢复生态学的产生 180
二、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的内涵 181
三、恢复生态学的发展 181
四、恢复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182
第二节 生物修复技术 184
一、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 186
二、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 188
第三节 水域系统的生态恢复技术 190
一、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190
二、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指导原则 193
三、水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技术 194
四、太湖富营养化生态治理与恢复工程 199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 204
一、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04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的典型模式 206
一、全球变化概述 212
第一节 全球变化 212
第八章 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212
二、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214
三、减缓全球变化的途径 216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218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18
二、快速丧失的生物多样性 220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221
四、濒危生物的评估与分级 225
五.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228
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32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232
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233
第四节 生态环境污染控制与防治 240
一、水环境污染控制 240
二、大气环境污染控制 245
三、土壤环境污染控制 248
四、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 250
五、环境污染治理的生物技术 253
附录 260
参考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