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集成研究 陈立奇 1
一、南大洋海-冰-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研究 13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水团研究 董兆乾 蒲书箴 胡筱敏等 13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海盆深层水和底层水 董兆乾 阿诺尔德·戈顿 曼夫里德·门史 26
普里兹湾邻近海域的物理海洋学特征和海洋锋面的变化 蒲书箴 胡筱敏 董兆乾等 36
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水团、环流的氘示踪研究 黄奕普 蔡平河 陈敏等 59
示踪物在指示南大洋水团组成和运动路径中的作用 曾宪章 曾文义 尹明端等 72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水团特性 解思梅 梅山 郝春江等 87
南极海冰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和全球海平面的影响 解思梅 郝春江 邹斌等 100
二、南大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115
南大洋浮游动物关键种对垂直碳通量的作用特征 孙松 李超伦 张光涛等 115
浮游动物关键种种群补充机制与年际变化研究 孙松 张光涛 李超伦等 130
浮游动物关键种种群动力学及其与环境变异之间的关系 孙松 刘会莲 李超伦等 142
南大洋颗粒有机碳的来源——浮游植物的贡献 刘子琳 潘建明 陈忠元等 160
南大洋海冰区CO2源汇分布及其海-气通量 陈立奇 高众勇 王伟强等 173
普里兹湾夏季海-气CO2分布特征、碳通量及其主要调控因子研究 高众勇 陈立奇 杨绪林等 183
夏季南极普里兹湾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张海生 扈传昱 潘建明等 189
三、南极大气和空间物理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 207
南极冰雪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和辐射特征的观测研究 卞林根 陆龙骅 程彦杰等 207
南极臭氧和紫外辐射的监测和变化机制研究 陆龙骅 郑向东 卞林根等 224
中国南极站气候特征与全球变化研究 陆龙骅 卞林根 逯昌贵等 243
南极中山站高空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及其应用 刘瑞源 杨惠根 钱嵩林等 249
南极极隙区、极盖区动力学观测和模型研究 刘瑞源 杨惠根 胡红桥等 259
极区扰动电离层的观测与模式研究 甄卫民 曹冲 刘瑞源等 276
南极湖泊沉积的企鹅数量演变记录 孙立广 谢周清 赵俊琳 291
四、南极站区近现代自然界面环境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研究 291
南极法尔兹半岛CH4与N2O浓度和土壤通量监测 孙立广 朱仁斌 谢周清等 309
南极法尔兹半岛全新世以来风化产物与地壳运动、气候演变的关系——以古海蚀龛沉积研究为例 孙立广 刘晓东 谢周清等 326
南极生物群落系统分析和UV-B生态学效应研究 朱明远 吕瑞华 徐汝梅等 342
乔治王岛植被的地球化学元素营养富集和运移特征 李小梅 赵俊琳 孙立广 355
五、东南极冰雪内气候环境记录及冰盖变化研究 373
东南极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 秦大河 张明军 李忠勤等 373
东南极兰伯特冰川流域雪冰现代过程研究 任贾文 孙俊英 张明军等 393
东南极兰伯特冰川流域物质平衡与南极冰盖对海平面的影响 贾文 秦大河 效存德等 408
东南极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现场考察、冰雪地层和微粒特征 康建成 温家洪 汪大立等 424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刘小汉 赵越 刘晓春等 453
六、拉斯曼丘陵晚元古代以来的岩石圈构造演化及其环境意义研究 453
东南极普里兹带新元古代可能的增生构造 赵越 刘小汉 刘晓春 466
关于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区变质地质的几个问题 任留东 王彦斌 陈廷愚 475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质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俞良军 刘小汉 刘晓春等 493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地质:火山岩基底及火山活动研究的新进展 郑祥身 沈炎彬 邓希光等 503
七、中国南极考察区域的海洋-大气-冰雪-生物等圈层的相互作用综合研究 519
南极水圈、冰冻圈与大气的相互作用的现代过程研究 董兆乾 卞林根 陈波等 519
南极地区全新世气候记录对比研究 任贾文 秦大河 效存德等 534
南大洋浮游动物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 孙松 李超伦 张光涛等 545
人类活动对中国南极站区环境影响的评估 陈立奇 余兴光 孙立广等 553
中国南极数据目录系统(CN-ADDS)的研究与开发 程少华 朱建钢 张侠等 588
中国极地科学研究发展战略 陈立奇 董兆乾 颜其德等 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