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1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6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8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8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12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9
四、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23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与方法 25
一、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25
二、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30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3
第一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33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33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新现象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发达国家的胜利 46
一、列宁、毛泽东关于不发达国家革命的理论 46
二、不发达国家率先取得革命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3
第二章 过渡时期与无产阶级专政 61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61
一、过渡时期的必然性 61
二、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 64
三、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 66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73
一、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的必要性 73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和形式 77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83
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87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特征与本质 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93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观点 93
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98
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 1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107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107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112
三、衡量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 11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21
第一节 各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自己的路 121
一、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 121
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搬书本和外国的模式 126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0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30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主要内容 13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143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1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49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 149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163
一、中国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 163
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16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 1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党的基本路线 17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重大发展 17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73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动力 17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17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17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 188
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矛盾 188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193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193
二、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196
三、生产力是判断改革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 199
第七章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2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
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02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2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步骤 209
一、我国现阶段物质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209
二、我国现阶段物质文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2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道路 215
一、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5
二、坚持对外开放 221
三、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228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31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和作用 231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新的历史类型 23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236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一项战略方针 2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24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4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 25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258
一、坚持两手抓 258
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261
三、改革教育、科技和文化体制 263
四、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65
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67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 270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含义 270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74
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79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 2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 284
一、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5
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87
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289
四、发展党内民主 2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现条件 293
一、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94
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创造优化的社会环境 295
三、切实抓好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民主素质 296
四、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97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300
第一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领导作用 300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300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一条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 305
第二节 改善党的领导的必要性 309
一、明确党的领导的科学含义 309
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改善党的领导 313
三、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提高领导水平 3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建设 317
一、工人阶级执政党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317
二、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320
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党的核心作用 32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335
第一节 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335
一、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 335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民 340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 345
四、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军队 351
第二节 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353
一、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仍将长期存在 353
二、坚持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356
三、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60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62
第三节 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367
一、统一战线是关于工人阶级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367
二、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法宝 372
三、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37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379
第一节 当前的国际形势 379
一、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79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384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91
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立足点 391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395
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01
四、中国共产党重视同各国政党的关系 40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40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 408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考察 408
二、社会主义转入低潮的原因 411
三、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 4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时代 419
一、对时代认识的历史考察 419
二、正确认识时代的基本方法 421
三、20世纪下半叶时代出现了阶段性变化 4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 424
一、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424
二、社会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428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430
四、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崇高理想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