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和出人才 3
何必辨襄阳南阳 6
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与哲学社会科学教学 8
一封需要认真研究的信——读马克思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复信的草稿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和手段 19
创造人才辈出的环境 26
中国共产党执政与西方政党执政的比较研究 30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思想轨迹 35
“五四”前后中国先进分子的探求和选择 50
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识“和平演变” 57
苏联和东欧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对多元化态度的转变及其产生的后果 61
研究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宝贵文献——《列宁全集》第2版第59卷、第60卷评介 69
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理论在曲折中发展 76
一个源于实践的科学论断——析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及其他 8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90
“亚洲四小龙”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96
要重视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103
旗帜与视野 11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全面发展理论进入新境界——兼论中国共产党对这个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116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 129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关系”研究之我见 137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45
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再思考 161
党建四题 169
“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 180
邓小平关于“东西南北”的战略判断与江泽民关于各国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思想 189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个重要问题 198
最初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杰作——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13
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223
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 225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2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认识和运用执政规律 231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34
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 24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250
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历史过程 257
当前加强科社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263
现代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几点思索 270
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特殊性——兼析“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277
要深入研究两极分化问题 283
20世纪社会主义面对的三大挑战及其历史启示 288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 298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点 307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社会因素” 321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进一步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访严书翰教授 3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理论轨迹 337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研究 35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理论问题 372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79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387
对社会主义的再思考——论三个层面上的社会主义 398
义犬的遭遇 411
附录 411
人生·机遇·轨迹 434
后记 450
起步编(1982— 1991
研究编(1994— 2005
阐释编(1992—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