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040086085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概论 1

§1-1 分析化学概述 1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二、分析化学的分类 2

三、分析化学的发展 3

§1-2 定量分析的误差 4

一、误差的表征——准确度与精密度 5

二、误差的表示 6

三、误差的分类 8

四、误差的减免 9

§1-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1

一、有效数字及位数 11

二、数字修约规则 12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3

§1-4 定量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5

一、数据集中趋势的表示方法 16

二、数据分散程度的表示方法 16

三、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19

四、可疑数据的取舍 22

§1-5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24

习题 25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28

§2-1 滴定反应的条件与滴定方式 28

一、滴定反应的条件 28

二、滴定方式 29

一、基准物质 30

§2-2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30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 31

§2-3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2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2

二、物质的量浓度 33

三、滴定度 34

§2-4 滴定分析法计算 34

一、待测物的物质的量nA与滴定剂的物质的量nB的关系 34

二、待测物含量的计算 37

习题 40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43

§3-1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43

一、酸碱质子理论 43

二、酸碱解离平衡 45

§3-2 水溶液中酸碱组分不同型体的分布 48

一、一元弱酸的分布 49

二、二元弱酸的分布 51

三、三元弱酸的分布 52

§3-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53

一、质子条件 54

二、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55

§3-4 缓冲溶液 57

§3-5 酸碱指示剂 60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60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62

三、混合指示剂 63

§3-6 一元酸碱的滴定 64

一、强碱滴定强酸 65

二、强碱滴定弱酸 68

三、强酸滴定弱碱 72

§3-7 多元酸碱的滴定 73

一、多元酸的滴定 74

二、多元碱的滴定 76

§3-8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8

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8

二、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80

二、工业纯碱中总碱度的测定 81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81

一、食用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81

三、混合碱的分析 82

四、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 83

五、硼酸的测定 84

六、硅酸盐中SiO2的测定 85

七、酯类的测定 85

八、醛、酮的测定 86

§3-10 酸碱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 87

一、溶剂的分类及其作用 89

§3-11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89

二、非水溶液滴定条件的选择 90

三、非水溶液滴定法的应用 92

习题 92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96

§4-1 概述 96

§4-2 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97

一、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二钠盐 97

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99

§4-3 配位解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100

一、EDTA与金属离子的主反应及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00

二、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101

三、条件稳定常数 105

§4-4 配位滴定法原理 106

一、滴定曲线 106

二、酸效应曲线和滴定金属离子的最小pH值 107

§4-5 金属指示剂 109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109

二、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110

四、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111

三、使用金属指示剂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111

§4-6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113

一、控制溶液的酸度 113

二、掩蔽和解蔽的方法 114

三、化学分离法 117

§4-7 配位滴定的应用 118

一、滴定方式 118

四、选用其它配位滴定剂 118

二、配位滴定法应用示例 120

习题 121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25

§5-1 概述 125

§5-2 氧化还原平衡 126

一、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 126

二、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128

三、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131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34

§5-3 氧化还原滴定 134

二、氧化还原滴定终点的确定 137

§5-4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39

一、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 139

二、常用的预处理试剂 139

§5-5 常用的氧化还原测定方法 141

一、高锰酸钾法 141

二、重铬酸钾法 145

三、碘法 147

四、其它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54

§5-6 氧化还原滴定法计算示例 157

习题 159

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163

§6-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63

一、重量分析法简介 163

二、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 164

§6-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65

一、同离子效应 165

二、盐效应 166

四、酸效应 167

三、配位效应 167

§6-3 沉淀的形成及沾污 168

一、沉淀的形成 168

二、沉淀的沾污 168

§6-4 沉淀的条件 171

一、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71

二、均相沉淀法 171

一、可溶性硫酸盐中硫的测定(氯化钡沉淀法) 172

§6-5 重量分析法应用示例 172

二、钢铁中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重量法) 173

§6-6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175

§6-7 沉淀滴定法 177

一、莫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 177

二、佛尔哈德法——铁铵矾作指示剂 179

三、法扬斯法——吸附指示剂法 181

习题 182

§7-1 概述 185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185

§7-2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86

一、物质的颜色及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86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88

三、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190

§7-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192

一、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192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192

三、显色剂 195

四、三元配合物 196

§7-4 测量条件的选择 198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198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 200

三、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200

§7-5 目视比色与分光光度计 202

一、目视比色法 202

二、分光光度计 202

一、示差分光光度法 206

§7-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206

二、溶液中多组分分析 207

三、应用示例 207

四、分析结果计算示例 208

习题 209

第八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3

§8-1 概述 213

一、共振线和吸收线 214

§8-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214

二、基态与激发态原子的分配 215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础 216

§8-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18

一、光源——空心阴极灯 219

二、原子化系统 220

三、分光系统 223

四、检测系统 224

§8-4 定量分析方法 224

一、标准曲线法 224

二、标准加入法 225

三、浓度直读法 226

四、工作条件的选择 226

五、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检出极限 227

§8-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干扰及抑制 230

一、化学干扰及其抑制 230

二、光谱干扰及其抑制 231

三、应用示例 232

习题 232

第九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简介 234

§9-1 概述 234

一、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34

二、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 235

§9-2 发射光谱分析仪器 236

一、光源 237

二、分光系统(摄谱仪) 239

三、检测系统 240

一、光谱的定性分析 241

§9-3 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 241

二、光谱的定量分析 242

三、光谱的半定量分析 243

§9-4 火焰光度分析法 245

一、火焰光度分析法的基本过程 245

二、火焰光度分析仪器 246

三、火焰光度定量分析方法 247

四、火焰光度法应用示例 248

习题 249

§10-1 概述 250

第十章 电位分析法 250

§10-2 参比电极 251

一、甘汞电极 251

二、银-氯化银电极 252

§10-3 指示电极 253

一、惰性金属电极 253

二、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254

三、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254

四、汞电极 254

五、玻璃电极 255

六、其它离子选择性电极 257

§10-4 直接电位法 263

一、pH的电位法测定 263

二、离子活(浓)度的测定 265

§10-5 电位滴定法 270

一、电位滴定法的仪器装置及测定原理 270

二、电位滴定的终点确定方法 272

三、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273

四、自动电位滴定法 275

习题 276

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 279

§11-1 概述 279

一、分类 279

二、气相色谱的分析流程 280

三、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 281

四、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282

二、气液色谱的固定相 283

一、气固色谱的固定相(吸附剂) 283

§11-2 气相色谱的固定相及其选择原则 283

三、新型合成固定相 286

§11-3 气相色谱法理论基础 287

一、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287

二、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289

三、分离度 293

§11-4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294

一、载气及其线速度u的选择 294

二、柱温的选择 295

三、柱长和柱内径的选择 296

四、进样量和进样时间的选择 296

五、气化温度的选择 296

§11-5 气相色谱检测器 297

一、热导池检测器 297

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00

§11-6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303

一、定性分析 303

二、定量分析 304

§11-7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简介 308

§11-8 色谱分析法的应用示例 309

习题 312

第十二章 物质的定量分析过程 314

§12-1 分析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314

一、组成分布比较均匀的试样采取 315

二、组成分布不均匀的试样采取 315

三、分析试样的制备 316

四、采取与制备试样应注意的事项 317

§12-2 试样的分解 318

一、无机物的分解方法 318

二、有机物的分解方法 323

三、试样分解方法的选择 324

§12-3 干扰组分的分离方法 325

一、沉淀分离法 325

二、液-液萃取分离法 328

三、层析分离法 330

四、离子交换分离法 333

§12-4 测定方法的选择原则 336

§12-5 复杂物质分析示例——硅酸盐的分析 338

一、硅酸盐试样的分解 338

二、SiO2的测定 340

三、Fe2O3、Al2O3和TiO2的测定 342

四、CaO和MgO的测定 343

习题 343

参考书目 345

附录一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 347

附录二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 349

附录三 常用的缓冲溶液 351

附录四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353

附录五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354

附录六 标准电极电位(18~25℃) 357

附录七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361

附录八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 363

附录九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97年) 365

附录十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