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基础知识 1
1.1.1 纯水制备及检验 1
1.1.2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 5
1.1.3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17
1.2 轻金属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19
1.2.1 铝 19
1.2.2 镁 20
1.2.3 硅 21
1.2.4 锂 22
1.2.5 铷 23
1.2.6 铯 24
参考文献 25
第2章 铝冶金分析 26
2.1 铝土矿的分析 26
2.1.1 概述 26
2.1.2 氧化铝的测定——EDTA置换滴定法 29
2.1.3 氧化硅的测定 30
2.1.4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32
2.1.5 二氧化钛的测定——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33
2.1.6 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4
2.1.7 氧化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5
2.1.8 氧化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6
2.1.10 三氧化二镓的测定 37
2.1.9 氧化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7
2.1.11 一氧化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9
2.1.12 三氧化二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40
2.1.13 氧化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41
2.1.14 五氧化二钒的测定——苯甲酰苯胲分光光度法 41
2.1.15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42
2.1.16 总碳和总硫的测定——燃烧红外吸收法 43
2.1.17 有机碳的测定——燃烧红外吸收法 44
2.1.18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元素含量 44
2.1.19 矿物组成鉴定——X射线衍射法 46
2.2 铝酸钠溶液的分析 47
2.2.1 概述 47
2.2.2 苛性碱、全碱和氧化铝的测定——滴定法 49
2.2.3 氧化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50
2.2.4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51
2.2.5 氧化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52
2.2.6 五氧化二钒的测定——N-苯甲酰苯羟胺分光光度法 52
2.2.7 三氧化二镓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 53
2.2.8 氧化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54
2.2.9 全硫和硫酸根的测定——重量法 55
2.2.10 氯根的测定——硫氰酸盐滴定法 55
2.2.11 有机物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滴定法 56
2.2.12 离子色谱法测定阴离子 57
2.3 氧化铝的分析 58
2.3.1 概述 58
2.3.2 氧化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59
2.3.3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60
2.3.4 氧化钠和氧化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61
2.3.5 氧化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62
2.3.6 氧化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63
2.3.7 二氧化钛的测定——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64
2.3.8 一氧化铜的测定——新亚铜灵分光光度法 65
2.3.9 氧化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66
2.3.10 三氧化二镓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 67
2.3.11 一氧化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68
2.3.12 三氧化二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69
2.3.13 氧化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70
2.3.14 五氧化二钒的测定——N-苯甲酰苯羟胺分光光度法 71
2.3.15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72
2.3.16 三氧化二硼的测定——姜黄素分光光度法 73
2.3.17 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74
2.3.18 灼减的测定——重量法 75
2.3.19 碳含量的测定——燃烧红外吸收法 75
2.3.20 硫酸根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75
2.3.21 氟的测定——镧-茜素络合酮分光光度法 77
2.3.22 氯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80
2.3.2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杂质元素 81
2.3.24 白度的测定 83
2.3.25 筛分粒度的测定 84
2.3.26 磨损指数的测定——流化床法 85
2.3.27 α-氧化铝含量的测定——X射线衍射法 86
2.3.28 比表面积的测定——BET法 87
2.3.29 松装密度的测定 87
2.3.30 有效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88
2.3.31 安息角的测定 90
2.3.32 吸油量的测定 91
2.3.33 吸附指数的测定 92
2.4 氟化盐、铝电解质的分析 93
2.4.1 概述 93
2.4.2 氧化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95
2.4.3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95
2.4.4 钠的测定 96
2.4.5 氟的测定——蒸馏硝酸钍滴定法 98
2.4.6 铝的测定——EDTA置换滴定法 99
2.4.7 钙的测定 100
2.4.8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102
2.4.9 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 103
2.4.10 氟化镁的测定 104
2.4.11 游离氧化铝的测定 106
2.4.12 氟化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07
2.4.13 灼减的测定——重量法 107
2.4.14 电解质分子比的测定 108
2.4.15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元素含量 109
2.4.16 安息角的测定 110
2.5.2 水分的测定 111
2.5.1 概述 111
2.5 铝用炭素材料的检测 111
2.4.18 筛分粒度的测定 111
2.4.17 松装密度的测定 111
2.5.3 灰分的测定 112
2.5.4 挥发分的测定 112
2.5.5 固定炭的测定 113
2.5.6 硫分的测定 113
2.5.7 微量元素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114
2.5.8 电阻率的测定 114
2.5.9 耐压强度的测定 115
2.5.10 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 115
2.5.11 表观密度的测定 116
2.5.12 真密度的测定 116
2.5.13 气孔率的测定 117
2.5.14 空气反应性的测定 118
2.5.15 二氧化碳反应性的测定 121
2.5.16 热导率的测定 122
2.5.17 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123
2.5.18 弹性模量的测定 124
2.5.19 钠膨胀率的测定 125
2.5.20 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126
2.5.21 阴极糊的焙烧及焙烧损失的测定 128
2.5.22 阳极糊的焙烧 129
2.5.23 阳极糊流动性的测定 130
2.5.24 炭胶泥针入度的测定 130
2.6.1 概述 131
2.6 铝及铝合金的分析 131
2.6.2 硅的测定 134
2.6.3 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137
2.6.4 铜的测定 138
2.6.5 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42
2.6.6 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143
2.6.7 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45
2.6.8 钛的测定 146
2.6.9 镓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 148
2.6.10 钒的测定——苯甲酰苯胲分光光度法 149
2.6.11 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50
2.6.12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51
2.6.13 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52
2.6.14 锑的测定——碘化钾分光光度法 153
2.6.15 砷的测定——砷钼蓝分光光度法 154
2.6.16 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155
2.6.17 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56
2.6.18 铍的测定——依莱铬氰兰R分光光度法 157
2.6.19 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59
2.6.20 锆的测定——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 159
2.6.21 硼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160
2.6.22 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61
2.6.23 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62
2.6.24 锡的测定——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 164
2.6.25 碳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 165
2.6.26 稀土的测定 166
2.6.27 铟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67
2.6.28 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68
2.6.2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 169
2.6.30 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 172
2.6.31 活性铝的测定——气体容量法测定 174
2.6.32 油脂的测定——气体容量法 174
2.6.33 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175
2.6.34 铝粉盖水面积的测定 175
2.6.35 铝粉松装密度的测定 176
2.6.36 铝粉水分的测定 177
2.6.38 铝粉附着率的测定 178
2.6.37 铝粉粒度的测定 178
2.6.39 抗拉强度的测定 179
2.6.40 硬度的测定 181
2.6.41 膜(或涂层)厚度的测定 182
2.6.42 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的测定 183
2.6.43 涂层硬度的测定 184
2.6.44 膜的附着力的测定 186
2.6.45 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方法 188
2.6.46 耐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 191
2.6.47 膜的耐磨性试验 193
2.6.48 耐沸水性试验 194
2.6.49 耐盐雾试验方法 195
2.6.51 涂层耐冲击性试验 197
2.6.50 杯突试验方法 197
2.6.52 铝及铝合金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198
参考文献 199
第3章 镁冶金分析 201
3.1 白云石、菱镁矿的分析 201
3.1.1 概述 201
3.1.2 氧化镁的测定 202
3.1.3 氧化钙的测定 204
3.1.4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06
3.1.5 氧化铝的测定 208
3.1.6 氧化硅的测定 210
3.1.7 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14
3.1.8 一氧化锰的测定 215
3.1.9 氧化镍的测定 216
3.1.10 一氧化铜的测定 218
3.1.11 三氧化二硼的测定 220
3.1.12 灼减的测定——重量法 222
3.1.13 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223
3.1.1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成分 223
3.1.15 活性度的测定——重量法 226
3.1.16 盐酸不溶物的测定——重量法 226
3.1.17 耐磨指数的测定 227
3.1.18 矿物组成鉴定 227
3.2 硅铁的分析 227
3.2.1 概述 227
3.2.2 硅的测定 228
3.2.3 铁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231
3.2.4 铝的测定 232
3.2.5 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236
3.2.6 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236
3.2.7 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237
3.2.8 碳和硫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 238
3.2.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 239
3.3 镁及镁合金的分析 241
3.3.1 概述 241
3.3.2 铝的测定 243
3.3.3 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247
3.3.4 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248
3.3.5 铜的测定——新亚铜灵分光光度法 249
3.3.6 锌的测定 250
3.3.7 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252
3.3.8 钛的测定——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254
3.3.9 镍的测定 255
3.3.10 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57
3.3.11 锡的测定——邻苯二酚紫分光光度法 258
3.3.12 锆的测定——二甲苯酚橙分光光度法 259
3.3.13 铍的测定——依莱铬氰蓝R分光光度法 260
3.3.14 氯的测定——氯化银比浊法 262
3.3.15 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63
3.3.16 铟的测定——结晶紫分光光度法 263
3.3.17 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65
3.3.18 稀土总量的测定——草酸盐重量法 266
3.3.19 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67
3.3.20 碳的测定——燃烧红外吸收法 268
3.3.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 269
3.3.22 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 271
3.3.23 抗拉强度的测定 272
3.3.24 屈服强度的测定 272
3.3.25 镁牺牲阳极接触电阻的测定 272
3.3.26 镁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测定 273
3.3.27 低倍组织的检验 277
参考文献 278
4.1.2 氧化硅的测定 279
4.1.1 概述 279
4.1 硅石的分析 279
第4章 工业硅冶金分析 279
4.1.3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81
4.1.4 氧化铝的测定——铝试剂分光光度法 283
4.1.5 氧化镁和氧化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84
4.2 工业硅的分析 285
4.2.1 概述 285
4.2.2 铝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285
4.2.3 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286
4.2.4 钙的测定 287
4.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 289
参考文献 290
5.1.1 概述 291
第5章 锂及锂盐的分析 291
5.1 锂辉石、锂云母矿的分析 291
5.1.2 氧化锂、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92
5.1.3 氧化铷和氧化铯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93
5.1.4 氧化铝的测定——EDTA置换滴定法 294
5.1.5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95
5.1.6 氧化硅的测定——重量-钼蓝光度法 297
5.1.7 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98
5.1.8 一氧化锰的测定——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 299
5.1.9 氧化铍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300
5.1.10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301
5.1.11 氟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301
5.1.12 灼烧减量的测定——重量法 302
5.2 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氯化锂的分析 303
5.2.1 概述 303
5.2.2 碳酸锂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304
5.2.3 氢氧化锂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305
5.2.4 氯化锂的测定——硝酸银电位滴定法 305
5.2.5 铝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306
5.2.6 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307
5.2.7 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308
5.2.8 钙和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09
5.2.9 钠和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10
5.2.10 氟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310
5.2.12 氯化物的测定——氯化银比浊法 312
5.2.11 硫化物的测定——硫酸钡比浊法 312
5.2.13 二氧化碳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313
5.2.14 铜、铅、锌等痕量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14
5.3 高氯酸锂的分析 315
5.3.1 概述 315
5.3.2 高氯酸锂的测定——重量法 315
5.3.3 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316
5.3.4 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17
5.3.5 硫化物的测定——硫酸钡比浊法 317
5.3.6 氯及氯酸盐的测定——氯化银比浊法 318
5.3.7 水不溶物的测定——重量法 319
5.3.8 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319
5.3.10 澄清度的测定——目视比浊法 320
5.3.9 总氮的测定——纳氏分光光度法 320
5.4 磷酸锂的分析 321
5.4.1 概述 321
5.4.2 磷酸锂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321
5.4.3 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322
5.4.4 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23
5.4.5 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23
5.4.6 铜、铅和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24
5.4.7 盐酸透明度的测定——目视比浊法 325
5.4.8 氯化物的测定——氯化银浊度法 325
5.5.1 概述 326
5.5.2 六氟磷酸锂的测定——重量法 326
5.5 六氟磷酸锂的分析 326
5.5.3 水分的测定——滴定法 327
5.5.4 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28
5.5.5 杂质金属离子的测定——ICP-AES法 329
5.6 金属锂的分析 330
5.6.1 概述 330
5.6.2 试样溶液的制备 330
5.6.3 铝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331
5.6.4 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331
5.6.5 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332
5.6.6 钠和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33
5.6.8 钙和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34
5.6.7 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34
5.6.9 氮的测定——碘化汞钾分光光度法 335
5.6.10 氯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336
5.6.11 镍的测定——α-联呋喃甲酰二肟分光光度法 337
参考文献 338
第6章 铷、铯及铷铯盐的分析 339
6.1 铯榴石的分析 339
6.1.1 概述 339
6.1.2 氧化铯的测定——重量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39
6.1.3 氧化铷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40
6.2.1 概述 341
6.2 铷、铯盐类的分析 341
6.1.8 氧化锂、氧化钠和氧化钾的测定 341
6.1.7 氧化镁和氧化钙的测定 341
6.1.5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341
6.1.4 氧化铝的测定 341
6.1.6 氧化硅的测定 341
6.2.2 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342
6.2.3 锂、钠和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43
6.2.4 钙和镁的测定 344
6.2.5 氟的测定 344
6.2.6 氯的测定——氯化银分光光度法 344
6.2.7 溴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345
6.2.8 碘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346
6.2.10 铝、铁和铜的测定 347
6.2.11 硝酸铯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347
6.2.9 硫化物的测定 347
6.2.12 硫酸铯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348
6.3 金属铷和金属铯的分析 349
6.3.1 概述 349
6.3.2 试样溶液的制备 349
6.3.3 钾、钠、铁等杂质元素测定 349
参考文献 349
第7章 轻金属冶金环保分析 350
7.1 环境污染监测检验基本知识 350
7.1.1 水环境污染监测检验基本知识 350
7.1.2 大气环境监测检验基本知识 351
7.1.3 固体废物基本知识 351
7.2.1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352
7.1.4 噪声和振动基本知识 352
7.2 样品的采集、保存与预处理 352
7.2.2 大气污染物试样的采集 353
7.2.3 固体废物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355
7.3 水污染物中各项目的检验 356
7.3.1 总汞、总砷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356
7.3.2 总铬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357
7.3.3 六价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358
7.3.4 总磷的测定——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359
7.3.5 铜、铅、锌和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60
7.3.6 总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61
7.3.9 色度的测定——铂钴比色法 362
7.3.8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362
7.3.7 总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光度法 362
7.3.10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363
7.3.11 生物耗氧量的测定 363
7.3.12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返滴定法 365
7.3.13 油类的测定——红外光谱法测定 366
7.3.14 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吡啉萃取分光光度法 369
7.3.15 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370
7.3.16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371
7.3.17 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 372
7.3.18 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73
7.3.19 酸度的测定 374
7.4.1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红分光光度法 376
7.4 大气污染物各项目的检验 376
7.3.20 碱度测定——酸碱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 376
7.4.2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377
7.4.3 空气中可吸入飘尘的测定——重量法 378
7.4.4 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分光光度法 378
7.4.5 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滤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379
7.4.6 空气中降尘的测定——重量法 380
7.4.7 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解电位法 380
7.4.8 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解电位法 381
7.4.9 废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82
7.4.10 废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 383
7.5 固体废物的检验 384
7.5.1 玻璃电极法测定腐蚀性 384
7.5.2 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385
7.6 噪声和振动的检验 386
7.6.1 厂界噪声的测定方法 386
7.6.2 铁路边界噪声的测定方法 386
7.6.3 环境振动的测定方法 386
参考文献 387
附录 388
附录A 轻金属产品质量标准 388
附录B 常用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396
附录C 常用酸碱指示剂 396
附录D 元素波长表 397
附录E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换算系数 407
附录F 国内主要分析方法标准目录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