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爨宝子碑》——有“古佛之容” 1
《嵩高灵庙碑》的成熟与自信 3
寂寞的《大代华岳庙碑》 6
《沮渠安周造佛寺碑》的“胡气” 8
从《爨龙颜碑》谈风格与技巧的区别 10
早期墓志的风格典范——《刘怀民墓志》 12
南齐造像记——《妙相寺造像题字》 14
《晖福寺碑》——予平庸以溢美的典型 16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的放肆 18
《牛橛造像记》兼及龙门书风的原始力度之美 21
阳文形式——《始平公造像记》的几个特点 23
《元详造像记》与《元详墓志》 25
《杨大眼造像记》——“少年偏将”而已 27
龙门造像记中的粗拙——《郑长猷造像记》 29
以造像记代碑的《魏灵藏造像记》 31
《孙秋生造像记》在龙门造像中的特殊地位 33
“大字无过瘗鹤铭” 36
《萧秀墓碑》——南朝碑的柔弱之感 39
《石门铭》的“无为而治” 41
《郑文公碑》的馆阁之气 43
说墓志,兼及《元羽墓志》与元氏墓志群 45
《元显?墓志》——竟然取龟形 47
墓志杂谈兼及《刁遵墓志》 49
魏碑中的柔——《崔敬邕墓志》 52
谈《张玄墓志》的恬静感 54
《张猛龙碑》——构架的张力 56
“无寒俭气”的《高贞碑》 58
《敬使君碑》的“浑逸” 61
“纡徐容与”的《泰山金刚经》 63
稚拙型的北齐书——《王子椿徂徕山佛经摩崖》 65
《匡喆刻经颂》——铁山摩崖之冠 67
“分书罪人”——《北周西岳华山庙碑》和它的书者赵文渊 69
从高昌国砖志看高昌文化 71
《龙藏寺碑》的双重标准 73
《曹植庙碑》随想 75
《启法寺碑》——关于书丹 78
《董美人》红颜薄命 80
从苏孝慈其人谈到《苏孝慈墓志》 82
“铁限”“笔冢”说智永 84
《温彦博碑》——欧书第一 86
《九成宫》——结构大师的标志 88
关于文学内容与书风关系的思考——欧阳询《张翰帖》 91
欧阳询的隶书——《房谦彦碑》 94
从《史事帖》看欧阳询述史 96
李怀琳《绝交书》与作伪风气 98
虞世南的“君子风” 100
真伪莫测的《汝南公主墓志》 103
《裴镜民碑》与殷氏父子书家 106
从唐太宗《温泉铭》看行书入碑 108
以法释韵——谈陆柬之《文赋》的时代诠释 111
置身于龙门的《伊阙佛龛记》 113
谈褚遂良《房玄龄碑》 115
《雁塔圣教序》的双重性 117
褚遂良《太宗哀册》的疑问 119
从《阴符经》看褚书唯美主义的倾向 121
《孔颖达碑》——圣裔·疏经·书风冲和醇雅 123
十八学士说《褚亮》 125
关于《圣教序》的集王 127
《王居士砖塔铭》——砖书之正规者 129
“病维摩”——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131
均衡·变形·连贯——看《书谱》的结构美 134
武则天的“飞白书” 137
“青琐瑶台”的薛稷《信行禅师碑》 139
《夏日游石淙诗并序》——薛曜的取巧心态 141
从《赐卢正道敕》看唐朝皇帝书家 143
魏栖梧《善才寺碑》的遇与不遇 145
从“千唐志斋”谈《顺节夫人李氏墓志》 147
正襟危坐的张旭——谈《郎官石柱记》 149
“张旭三杯草圣传” 152
《纪泰山铭》·唐玄宗·杨贵妃·“丰妍匀适” 154
李白《上阳台帖》的“拂拂仙气” 156
从《麓山寺碑》看“北海如象” 159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的“风骨高骞” 162
弄险的《孝经》与贺知章 165
行书入碑以臻化境——宋儋《道安禅师碑》 167
隶书的馆阁体——史惟则《大智禅师碑》 169
李阳冰《三坟记》——仓颉后身,李斯再生 172
唐法中的晋韵——张从申《李玄静碑》 175
徐浩《不空和尚碑》——“吏楷”乎?功力乎? 177
“椽史家鼻祖”——颜真卿《多宝塔碑》 180
《争座位稿》有“籀篆气” 182
《麻姑山仙坛记》——历史与美学的双重启迪 185
从《祭侄帖》谈欣赏与书法创作的同步体验 187
光照万世的颜真卿 189
《刘中使帖》——法书中神品第一 191
少年上人号怀素 193
从嗜苦笋到食鱼肉——《苦笋帖》随感 195
沈传师变法清劲——《柳州罗池庙碑》 198
书法“建筑家”柳公权 200
附录:中国书法年表(魏晋-中唐)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