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基本思路 2
二 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设想 17
上编作家学:作家生命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33
第一章 作家的生命形态 33
第一节 本能型作家 33
一 以意志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34
二 以迷狂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37
三 以移情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39
第二节 现实型作家 41
一 以情感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42
二 以焦虑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43
三 以间离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45
第三节 理想型作家 48
一 以思维为核心的生命特征 48
二 以虚静为特征的创作心理 50
三 以抽象为方式的创作策略 52
第二章 作家的生命特质 56
第一节 作家的艺术意志 56
一 艺术意志的哲学阐释 56
二 艺术意志的整一特征 66
一 艺术情感的心理学阐释 75
第二节 作家的艺术情感 75
二 艺术情感的两极特征 79
第三节 作家的艺术思维 89
一 艺术思维的人类学阐释 89
二 艺术思维的类型特征 94
第三章 作家的本能(生理)特征 106
第一节 作家的性爱本能 106
一 性爱本能与创作理念 107
二 性爱本能与创作实践 111
第二节 作家的自恋情结 125
一 自恋情结与创作理念 126
二 自恋情结与创作实践 131
第三节 作家的母爱本能 138
一 母爱本能与创作理念 138
二 母爱本能与创作实践 145
第四章 作家的现实(职业)特征 150
第一节 作家的身体知觉 150
一 身体知觉与创作理念 151
二 身体知觉与创作实践 157
第二节 作家的自我意识 164
一 自我意识与创作理念 165
二 自我意识与创作实践 171
第三节 作家的高峰体验 177
一 高峰体验与创作理念 177
二 高峰体验与创作实践 184
第五章 作家的理想(文化)特征 193
第一节 作家的道德理想 194
一 道德理想与创作理念 194
二 道德理想与创作实践 200
第二节 作家的宗教理想 205
一 宗教理想与创作理念 206
二 宗教理想与创作实践 212
第三节 作家的政治理想 219
一 政治理想与创作理念 219
二 政治理想与创作实践 225
第一章 文学文本的文化形态 235
中编 文本学:文本文化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235
第一节 文本的语言结构 236
一 语音层次 236
二 表象层次 241
三 意义层次 246
第二节 文本的形象结构 249
一 在场形象层次 250
二 隐含形象层次 256
三 缺席形象层次 260
第三节 文本的意义结构 262
一 言中之意层次 263
二 象中之意层次 268
三 象外之意层次 271
第一节 意境理论:文学形象的中国文化阐释 275
第二章 文学形象的文化阐释 275
一 天人合一:意境性质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276
二 有无相生:意境结构与以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281
三 非关文字:意境层次与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 284
第二节 典型理论:文学形象的西方文化阐释 288
一 个性与共性:典型的整体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289
二 对立与同一:典型的深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294
三 变化与稳定:典型的表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 298
第三节 意象理论:文学形象的中西文化阐释 301
一 似与不似:意象的物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302
终极阐释 307
二 可言与不可言:意象的心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 307
三 合与离:意象的整一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 311
第三章 抒情语法 317
第一节 抒情类型 317
一 性质:纯粹抒情、叙事抒情和表象抒情 317
二 方式:赋、比、兴 320
三 体裁:抒情体抒情、叙事体抒情、表象体抒情 324
第二节 抒情逻辑 326
一 情感元素和情感义素:抒情元素的构成 327
二 情感序列与情感模式:抒情结构的基本构成 332
一 抒情权力 336
第三节 抒情言语 336
二 抒情视界 339
三 抒情声音 342
第四章 叙事语法 347
第一节 叙事类型 347
一 性质:纯粹叙事、抒情叙事、表象叙事 347
二 方式:虚构叙事、复合叙事、纪实叙事 353
三 体裁:叙事体叙事、抒情体叙事、表象体叙事 360
第二节 叙事逻辑 362
一 事件元素与行动元素:叙事元素的基本构成 362
二 事件序列与行动模式:叙事结构的基本构成 369
第三节 叙事言语 373
一 叙事权力 374
二 叙述视角 379
三 叙述声音 388
第五章 表象语法 397
第一节 表象类型 397
一 性质:纯粹表象、抒情表象、叙事表象 397
二 方式:换喻表象、提喻表象、隐喻表象 400
三 体裁:表象体表象、抒情体表象、叙事体表象 405
第二节 表象逻辑 408
一 表象形素与表象义素:表象元素的基本构成 408
二 元素配列与义素模式:表象结构的基本构成 412
一 表象权力 418
第三节 表象言语 418
二 表象聚焦 422
三 表象声音 427
下编 读者学:读者审美现象的超学科视域 435
第一章 读者的审美形态 435
第一节 拟准读者 435
一 拟准读者的职业特征 436
二 拟准读者的审美观念 438
三 拟准读者的审美功能 441
第二节 一般读者 444
一 一般读者的职业特征 445
二 一般读者的审美观念 446
三 一般读者的审美功能 449
第三节 超级读者 452
一 超级读者的职业特征 452
二 超级读者的审美观念 454
三 超级读者的审美功能 457
第二章 读者的审美心境 461
第一节 读者的审美焦虑 461
一 焦虑的美学阐释 462
二 焦虑的大众审美趣味 465
三 焦虑的准审美经验 468
一 迷狂的美学阐释 470
第二节 读者的审美迷狂 470
二 迷狂的审美心理特征 473
三 迷狂的纯审美经验 475
第三节 读者的审美虚静 478
一 虚静的美学阐释 478
二 虚静的审美心理特征 480
三 虚静的超审美经验 483
第三章 读者的准审美特性 487
第一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487
一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泛化文本形态 488
二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视听文本形态 490
三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字文本形态 494
第二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496
一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功利性表征 497
二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流动性表征 499
三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消费性表征 501
第三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504
一 实用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505
二 享乐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508
三 唯意志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 512
第四章 读者的纯审美特性 515
第一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515
一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泛美文本形态 516
二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纯美文本形态 518
三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精美文本形态 519
第二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523
一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非功利性表征 523
二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反复性表征 526
三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鉴赏性表征 529
第三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532
一 康德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 532
二 唯美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 534
三 英美新批评派美学及其纯审美阐释 537
第五章 读者的超审美特性 540
第一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 540
一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民间文化文本形态 541
二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精英文化文本形态 546
三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传媒文化文本形态 551
第二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 554
一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超功利性表征 554
二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开放性表征 557
三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批评性表征 561
第三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 564
一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564
二 存在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567
三 后现代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 571
后记 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