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例典篇 1
考核人才说 3
扬长避短论 5
量才论 6
神态论 8
隐恶说 10
圣贤说 12
得人说 14
下士说 16
论士说 18
知人说 20
伯乐说 21
假道论 23
权者论 25
君正国强 27
六邪论 29
量主论 31
重义与轻生 33
大义与大度 35
仁德与自觉 37
残暴与祸患 39
乐毅之失说 41
退步论 43
明君论 45
不足说 47
修身与处世 49
待人与自我 51
立德与正心 53
兴衰论 54
风气说 56
危乱说 57
执法者戒 59
实事有度说 60
忠职与合宜 62
好事与变坏说 63
圣道与盗规 65
得道与失道 66
论说教 67
保身与成仁 68
古今之鉴,扬长补短 69
隐私与恶行 71
不信与不谨 72
富国者论 73
身正则无惧,积毁则销金 74
认识论 75
人美与衣装 76
先发与福先 77
赏罚之道不可无度 78
贤君与慈父 79
人心如面 80
知礼见于贫富 81
忠直与谗邪的对比 82
同气相求与同美相妒 83
去贤说 84
因物制宜者说 85
容人才是英雄本色 87
治政要点论 89
崇尚信义说 91
文辞与求实 92
成功者说 94
重贤不等于重虚名 95
流俗说 97
物势之反与君子之道 98
白帧与大志 100
贤者勿越权限说 101
相辅与相成 102
事有因果与顺变通达 103
兵家诡道篇 105
予畏上帝 107
民讫自若是多盘 108
观我生 109
先人有夺人之心 110
强而避之 111
持而盈之 112
不自见,故明 113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114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15
善为士者不武 116
用兵者有言 117
祸莫大于轻敌 118
哀者胜矣 119
子贡问政 120
善人教民七年 121
兵者,诡道也 122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123
夫钝兵挫锐 124
是故百战百胜 125
致人而不致于人 126
故形人而我无形 127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128
大兵形象水 129
是故智者之虑 130
故用兵之法 131
兵非益多也 132
故令之以文 133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134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135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136
兵之情主速 137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 138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 139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 140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 141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142
是故得民以济其志 143
夫战,智为始 144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145
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146
阻兵,无众 147
夫兵,犹火也 148
不备不虞 149
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150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151
伐叛,刑也 152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153
宁我薄人 154
邻国之难 155
力能则进,否则退 156
不让,则不和 157
杀人以自生 158
千里而袭人 159
君子战虽有阵 160
大不攻小也 161
我城池修,守器具 162
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 163
守必察其所以然者 164
命必足畏,赏必足利 165
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166
逐奔不过百步 167
赏不逾时 168
与下畏法曰法 169
以轻行轻则危 170
废其不欲不能 171
非知之难,行之难 172
击其微静,避其强静 173
赏多罚少 174
除害在能断 175
有四不和 176
简募良材 177
君能使贤者居上 178
先戒为宝 179
知难而退 180
马轻车,车轻人 181
进有重赏 182
以治为胜 183
无犯进止之节 184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185
败其所不便 186
将之所慎者五 187
兵有四机 188
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 189
兴师动众而人乐战 190
不可以应卒 191
言有信而不为信 192
攻义者不祥 193
将贤亦胜 194
圣人苟可以强国 195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 196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197
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 198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199
量敌而后进 200
射者正己而后发 201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02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03
得道者多助 204
用罚者贵必 205
兵胜之术 206
将冬不服裘 207
以将为命 208
无先胜者 209
善战者,居之不挠 210
敬胜怠则吉 211
清盛者守之以谦 212
知天者不怨天 213
先谋后事者昌 214
乐兵者亡 215
尽在于人事也 216
胜之胜者也 217
莫贵于人 218
天时、地利、人和 219
抚时而战 220
曰阵、曰势、曰变、曰权 221
合军聚众 222
善阵,知背向,知地形 223
所以制形壹也 224
使牛捕鼠 225
农夫比粟 226
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 227
祸之始也易除 228
君子渐以饥寒而志不僻 229
武刃而以文随其后 230
守国而恃其地险者削 231
天下有三死 232
哲人智慧篇 233
危若朝露 235
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 236
君子亦有穷乎 23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38
君子周急不继富 239
崛然独立 240
康庄之衢,高门大屋 241
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242
狂夫之乐 243
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244
狼顾而不能支 245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246
乐小利而不遂 247
礼失则昏 248
利析秋毫 249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250
厉贤予禄,量能授官 251
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弊 252
令之不行,政之不立 253
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254
不可犹豫 255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256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 257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58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259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260
沐猴而冠 261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62
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 263
内自克约而外从制 264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 265
怒者逆德,兵者凶器,争者末节 266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267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268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269
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270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271
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 272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273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27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75
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 276
取于民有度,使之以时,用之有止 277
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 278
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279
人有血气心知之性 280
人之好德,克明显光 281
日夜孜孜,修学行道 282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283
如百谷之望时雨 284
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 285
日月之明,而时蔽于浮云 286
上不闻过而日骄 287
上含淳德以遇其下 288
管中窥天 289
人人自危 290
管鲍交 291
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后救火乎 292
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293
时异则事异 294
时难得而易失 295
三人行,必得我师 296
十不得一 297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98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299
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 300
室有语,不相尽,以告邻里 301
何为首鼠两端 302
数见不鲜 303
不为危易行,行义不辟难 304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 305
四分五裂 30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307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 30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09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10
听者事之侯,计者事之机 311
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312
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 313
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 314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315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16
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 317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318
惟命不于常,幸之不可数 319
委琐龌龊 320
未有树直表而得曲影者 321
刎颈之交 322
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 323
事未发而先闻,危也 324
无面见江东父老 325
物至则反,致至则危 326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327
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328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329
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 330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331
萧规曹随 332
小不忍害大义 333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334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35
兴必虑衰,安必思危 336
修身洁行 337
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 33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39
胸无芥蒂 340
循循善诱 341
言犹在耳 342
燕巢于幕 343
夜郎自大 34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45
夜以继日,至其明旦 346
勇士不却死而灭名 347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348
一言九鼎 349
衣褐怀宝 350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351
以千钧之弩决溃痈 352
智者不失时 353
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 354
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355
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356
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357
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358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359
愚者闇成事,智者闇未形 360
渊深而鱼生 361
怨天尤人 362
竭泽而渔,覆巢毁卵 363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364
借兵给贼,送粮给盗 365
见毫生而不见其睫 366
见微而知清浊 367
谏者 368
鉴于人者知吉与凶 369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370
骄子不孝 371
景之象形,响之应声 372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373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374
救人于厄,赈人不赡 375
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 376
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