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承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2384705
  • 页数:18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系统地讲述了中医诊断学中诊法、辨证和诊断知识综合应用等内容。

绪论 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2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3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4

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5

第一章 望诊 7

第一节 全身望诊 8

一、望神 8

二、望色 10

三、望形 13

四、望态 14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6

一、望头面 16

二、望五官 18

三、望躯体 21

五、望二阴 23

四、望四肢 23

六、望皮肤 24

第三节 望排出物 25

一、望痰涎 25

二、望呕吐物 26

三、望二便 26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27

一、舌诊概说 28

第五节 舌诊 28

二、望舌质 31

三、望舌苔 34

四、舌象综合分析 37

第二章 闻诊 39

第一节 听声音 39

一、正常声音 39

二、病变声音 40

第二节 嗅气味 43

一、病体气味 43

二、病室气味 44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45

一、问诊的意义 45

第三章 问诊 45

二、问诊的方法 46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 46

二、主诉 47

三、现病史 47

一、一般情况 47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47

四、既往史 48

五、个人生活史 48

六、家族史 49

第三节 问现在症 49

一、问寒热 49

二、问汗 51

三、问疼痛 52

四、问头身胸腹 55

五、问情志 56

六、问睡眠 57

七、问饮食口味 58

八、问二便 60

九、问妇女、男子 62

十、问小儿 64

第四章 切诊 66

第一节 脉诊 66

一、脉诊概述 66

二、正常脉象 70

三、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71

四、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77

五、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80

六、脉诊的临床意义与脉症从舍 81

第二节 按诊 82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82

二、按诊的内容 83

第五章 八纲辨证 88

一、表里辨证 89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89

二、寒热辨证 90

三、虚实辨证 91

四、阴阳辨证 93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93

一、证候相兼 94

二、证候错杂 94

三、证候转化 96

四、证候真假 97

第一节 六淫辨证 99

第六章 病性辨证 99

一、风淫证 100

二、寒淫证 100

三、暑淫证 101

四、湿淫证 101

五、燥淫证 102

六、火淫证 102

二、阴虚证 103

第二节 阴阳虚损辨证 103

一、阳虚证 103

三、亡阳证 104

四、亡阴证 104

第三节 气血辨证 105

一、气虚类证 105

二、血虚类证 106

三、气滞类证 107

四、血瘀证 107

五、血热证 108

六、血寒证 108

七、气血同病类证 108

第四节 津液辨证 109

一、痰证 109

二、饮证 109

三、水停证 110

四、津液亏虚证 110

第一节 脏腑辨证 111

第七章 病位辨证 111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12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16

三、脾与胃病辨证 120

四、肝与胆病辨证 124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27

六、脏腑兼病辨证 130

一、辨六经病证 135

第二节 六经辨证 135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139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140

一、辨卫气营血病证 141

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142

第四节 三焦辨证 143

一、辨三焦病证 143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145

一、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146

第一节 诊断思路与方法 146

第八章 诊断综合运用 146

二、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147

三、主症诊断思路 149

四、证候诊断思路 149

第二节 病历书写与要求 152

一、病历的含义与意义 152

二、中医病历书写要求 153

三、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156

一、绪论 163

附篇 原文选录 163

二、望诊 164

三、闻诊 167

四、问诊 168

五、切诊 171

六、八纲辨证 176

七、病性辨证 178

八、病位辨证 180

九、诊断综合运用 183